趣书网

趣书网>辞京华 > 第67章 疑心(第3页)

第67章 疑心(第3页)

昨天他们回来时,严首辅正拉着皇上要见仙君,晏春楼见到严世蕃时,张圭年就猜想过严家会使绊子,顾不得晏雪行心碎欲绝,匆忙拉着他往回赶,也总算回来得巧,赶在皇上他们破坏幻阵香前出现在了禅斋。

嘉靖帝这段时间气色大好,如今已经看了一个小时的奏章也丝毫不觉得疲倦,张圭年时不时回答整理问题,正在以为差不多结束时,嘉靖帝眉头微皱,不悦问道:“震辽不是已经拨过粮了吗?怎么现在又是催粮的奏折?”

张归年:“回陛下,镇北将军催的是冬粮!”

:“冬粮?胡忠彦没给够他么?!”嘉靖帝狐疑。

张圭年:“今年倭乱四起,春耕虽然收成不错,但江都除了自己准备粮食外,朝廷供粮也是江都所出,他们还要支援闽越,能挪出十万石粮草给震辽已实属不易,或者可以等到秋收再拨些粮草给震辽…”

张圭年心里暗道:李成凉也是知道要粮不易,不提早催,就要看着震辽的将士饿着肚子过冬了!

嘉靖帝眉头皱得更深了:“岂有此理!离天寒还有几个月呢!李成凉天天催!分派粮草户部每月都有计算,岂是他开口多少就给多少?!”

张圭年心中苦笑:户部是每月有计算不错,可统筹归统筹,实际拨出去的却很有限,就是这样三天两头地催,震辽的粮草能不能撑过十月都难说…

:“皇上,依老臣愚见,关外虽地处寒苦,但靠近雍关还是有一大片可种粮之地,镇北将军三天两头催粮,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么?要知道现如今到处天灾人祸,国柞暂时衰微,镇北将军三代受朝廷俸禄,理应尽心为陛下分忧才是,怎么七月未过就讨要十二月的粮?陛下,当年安王积粮造反之事不得不防啊!”

说话的是严首辅,他面不改色说着怀疑的话,张归年脸色立即变得难看,一腔怒火在胸口熊熊燃起!

李将军世代固守震辽,鞑靼有多凶狠谁人不知道?正是元蒙残暴,太祖揭竿而起才开创了大明两百多年江山。然而北边的鞑子这么多年来也从不曾死心,两百多年一直野心勃勃屡犯雍关边境!更不要说还有瓦剌东虏蠢蠢欲动了!要不是李家世代拼杀镇守,严首辅一众哪来的闲心研究青词?

忠良被这样编排,严首辅说话只顾着皇上爱听的,显然丝毫没有顾虑江山社稷!

张圭年被气得不行,就差跳起来指着严嵩的鼻子骂娘了!

可气归气,却轻易不敢得罪首辅,毕竟首辅说的话还是要听决于陛下的意见!

张圭年努力压下怒火,正想替镇北将军辩解几句,盘坐在蒲团上的晏雪行突然睁眼,伸手拨了拨香炉里的龙涎香。

那动作悠然自得,仿佛与周围人生出一道屏障,疏离如一切与他无关。

正在讨论的众人不由得被他吸引目光,纷纷抬头朝他望去。

过了半晌,晏雪行把香炉盖好,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依然我行我素,就是嘉靖帝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他,他也好似充耳不闻,只是慢慢站起身来,伸了伸坐麻的双腿。

:“仙君可是有什么想说?”嘉靖帝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晏雪行语气冷淡:“多少宋人傲骨嶙风,可惜终归是武人夺权得来的江山,官家自此一直忌惮武将,最后宋人只能抱残半壁江山,眼睁睁看着鞑靼铁骑踏平汉家土地。然而饮血茹毛的鞑靼终不得天道,不到百年,太祖神兵天降就把他们赶回了漠边。贫道以为,不管是宋人还是元蒙,他们的覆灭终是天命,太祖建立大明江山是天命,真人仁慧治天下也是天命!天子贤明乃万民之福,如此传扬下去定能绵延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嘉靖帝闻言陷入了沉思,若不是天命所归,从前自己一个闲王如何能鱼跃龙门成为天子?天命这个东西可能还真是冥冥中早就注定了的!

晏雪行马屁拍得不声不响,嘉靖帝也把他的话听了进去,就连张圭年都甚是惊讶,那明月一般的宴公子居然也会说这种漂亮的场面话了?!

税银难收又不是一天两天,许多田地落在了豪绅手里嘉靖帝也有所耳闻,若不是自己下令建了那么多庙宇,没有神灵敬畏的百姓还指不定乱成什么样子呢!不过仙君说得不错!宋人忌惮武将自毁长城,大明怎能步其后尘?震辽兵马粮饷掌握朝廷手里,李家再有野心,难道还能让十几万士兵饿着肚子造反么?更何况李家世代忠良,若是因为自己猜疑寒了万众将士的心,还能有谁守住国门让这多事之秋迎来晓春呢?

:“云贵帮扶蜀地赈灾,渭南这两年有所松缓,必须要想办法上缴朝廷二十万石粮食!胡忠彦也还得再缴十八万石!到时朝廷统一分配,争取重阳之前运往雍城!总不能让边关的将士们饿着肚子与鞑子拼命!”嘉靖帝当即下令。

如此一来,今年各地进贡给严首辅的就十分有限了!

:“可是…”严首辅心中一声哀鸣,张嘴还想说什么,嘉靖帝双眼一瞪,怒道:“怎么?天下还能反了不成?!!”

严首辅吓得瑟瑟发抖,立即跪道:“陛下息怒!微臣只是觉得渭南淮河一带不易!这些年忠心朝廷尽心尽力,陛下可否要求松弛一些,让他们秋粮收后再缴一部分…”

嘉靖帝冷笑:“过惯了阔落日子,过几日紧巴日子又有什么打紧?这事就这么定了!首辅休要再议!”

嘉靖帝神色冰冷,严嵩就是再多不满也只好咽了回去。

嘉靖帝心情郁躁,随手翻开一个角落里的奏章,不看不打紧,一看火气更重了,手一扬,奏章便重重地摔到严嵩脚下,嘉靖帝大声质问道:“这怎么回事?景王僭越之心竟然路人皆知了么?!”

严嵩脸色惨白,忙哆嗦着捡起脚下的奏章—那是户部给事中陈方戌的折子,只见上面写着阿谀之词与一首民间童谣:

京城日头高高挂,

谷衣晒干兴天下!

老儿老,搔白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