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拨款进行资金套取;
通过谣言压制质疑者。
规律:每次受挫后72小时内,启动新节点。
笔尖划过“枫林中学”四个字,纸面被划破,留下一道深痕,像一道未愈的伤。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果我们只盯着本校的战斗,他们就会不断在外围重建网络。必须打断这个循环。
我将三份资料并列投影在墙上:系统洞察片段、财政异常记录、电子签章编码。画面重叠处,浮现出一条隐秘的路径——从本校停车场的U盘交接,到枫林中学的财务对接,再到集团后台的操作指令,全部通过同一套加密协议传输。
而这条协议的密钥格式,曾在李然提供的转账记录中出现过。当时我们以为只是普通支付接口,现在才明白,那是他们整个地下系统的通用通行证。它像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被伪装成“教育合作”的暗门。
我坐回椅子,重新调出系统界面,在搜索框中输入“枫林中学”。光标闪烁片刻,系统自动弹出提示:
【检测到高关联风险单位】
【建议启动远程追踪】
【预计消耗洞察能量:15%】
我暂停确认操作。
80%的能量已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洞察,更别说后续可能的对抗。一旦系统能量低于50%,它将进入休眠状态,至少需要七十二小时才能恢复。必须精准投放。
我切换回爬虫程序,重新设定检索范围:近三个月内,所有与“枫林中学”相关的公开招标、师资交流、设备采购信息。程序开始运行,进度条缓慢推进,像一条在黑暗中爬行的蛇。
就在这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系统通知——来自教育局备案系统的访问日志更新。
我点开查看,发现三天前有人远程调阅过“资源共享试点”的原始申报材料。IP地址经过多重跳转,最终指向城西一家连锁网吧。但奇怪的是,该次访问并未下载任何文件,只是浏览了电子签章的验证页面。
有人也在查这个章。
我放大访问时间戳:凌晨两点零八分。
正是大多数人熟睡的时刻。
我盯着那个时间点,忽然意识到什么。我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发现漏洞的人,但也许,早有人在暗处同步行动。而那个人,未必是敌人。他可能也在寻找真相,只是方式不同,路径不同,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存在。
我重新打开系统,在“枫林中学”词条下手动添加标记。光标落定的瞬间,能量条轻微波动,浮现一行小字:
【关联洞察准备就绪】
没有提示音,也没有弹窗,只是静静地亮了一下,像黑夜中远处的一盏灯,悄然点亮。
我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到窗边。窗帘缝隙透进一丝光,照在桌角的U盘上。那是我从停车场拍下的车牌号对应的车主信息备份,一直没来得及深挖。
现在,是时候了。
我插上U盘,打开文件夹。里面除了车牌登记信息,还有一张模糊的监控截图:风衣男下车时,后座露出半张名片,边角印着一行小字:“枫林校区事务协调办公室”。
我放大那行字,逐像素比对字体与排版。
字体是仿宋_GB2312,字号10。5,行距1。15——与申报书上的电子签章完全一致。
甚至,那个句号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它们出自同一套模板。
我重新坐回电脑前,将所有线索拖入同一个文档:
风衣男的身份:集团代理人,负责跨校项目对接;
枫林中学的财务异常:虚报项目、重复拨款;
电子签章的伪造路径:使用集团内部编码格式;
系统洞察的时间节点:明晚一点十七分,对接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