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
禁军重重包围之外,泾阳县令带着一众官吏跪在地上,额头汗水不断。
直到李斯出现,县令眼中才闪过一丝希望。
谁料,李斯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拿下!”
禁军立刻上前,将包括县令在内的所有人按倒在地。
县令满脸恐惧,拼命挣扎,最终大声呼喊:“不公!皇帝陛下不公!我等老秦人为大秦倾尽热血,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不公啊!”
“老秦人英勇,共赴国难,老秦人壮志,复我河山,血流不尽,战斗不止!”
李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等他喊完,才说:“如今已无大秦,只有大汉!你们为大秦的功劳,该赏的已经赏了。”
大汉初立,万民归汉,尔等仍念大秦旧功,贪得无厌,今日之果,实乃咎由自取!
将其压下,依法惩办!”
围观民众目睹此景,长久静默。
忽有一人大喊:“圣君降临!圣君降临!上天垂怜我等,赐下圣君!”
众人随即附和“圣君降临”,纷纷跪拜。
呼声高昂,竟传至嬴政耳中。
嬴政倾听片刻,斜睨赵高,问:“你所为?”
赵高惶恐跪伏,答:“奴婢不敢!此乃百姓真心所向。”
嬴政又问:“确非人为?”
赵高急道:“臣以性命担保,绝无此事!”
嬴政颔首,道:“起身吧。”
嘴角轻扬,低语:“暗夜灯火,引蛾扑火,蛾少则**,蛾众则火灭。
儒家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不虚。
赵高。”
“奴婢在此。”
“为朕寻些孟子之书来。”
“奴婢遵命。”
“可知‘秦’之国号由来?”
高景与扶**理政事,翻阅奏章,随口而问。
扶苏搁笔,略作思索,答:“昔秦人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于周室,受周孝王封于秦地,故有此称。”
高景点头:“燕、齐乃正式诸侯,国号由天子亲赐。至于楚,‘楚’乃楚语中荆条之谓。
《楚居》载,鬻熊之妻妣厉难产,剖腹后亡,子熊丽存。
妣厉逝后,巫师以荆条裹其腹葬之,后人念之,遂以‘楚’为国名。
韩、魏、赵原晋国六卿之一,分晋后直接以氏为国号……何其随意?”
扶苏惑问:“老师为何突提此事?”
高景笑道:“国号于此时并无深意,仅为习惯之称。
加之诸侯混战,朝为宋人,暮或变齐人……此类事多矣。
故我提议更易国号时,阻力不大,皆因此故。
于众人而言,‘秦’仅为习惯之称,无特殊意,即便改为‘汉’,亦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