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嬴政破例离车,亲自扶起李牧,审视其身后的骑兵,赞许道:“真乃精兵强将,爱卿功不可没。”
李牧谦逊回应:“皆因皇帝与景公之力,方能练就此骑。”
嬴政忽见马侧双镫,诧异道:“双镫何解?”
彼时,马镫皆为单边,仅供上马之用,骑乘时需伏背紧夹以防跌落,此乃骑士难关,亦训练难点。
李牧笑答:“此乃景公之创,陛下何不亲身体验?”
嬴政意动,命牵马来。李牧奉上温顺坐骑。
嬴政轻抚马头、鬃、嘴,马仅轻嘶,无反抗之意。遂踩镫跃上,动作流畅,引来李牧及众骑兵齐声喝彩。
彼时,骑马技艺难能可贵,连常年征战的将领亦多乘车,百姓更难见马。而嬴政骑术精湛,令众骑兵心悦诚服。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后,战马始用于骑战,随之诞生马具,除笼头、缰绳外,马鞍亦有所改良,但仍侧重骑手舒适度。
嬴政上马感受迥异,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稳固其身,即便马奔亦难甩落。
疾驰中保持平衡紧贴马背至关重要,否则易遭重创。传统骑法需双腿紧夹马腹,长久则胯骨受损。马鞍恰好解此难题。
嬴政深谙其道,笑道:“此鞍亦是景公杰作?”
李牧肯定:“正是景公所制,陛下可试踩双镫。”
嬴政依言行事,双脚踏上马镫,脸色骤变,双腿猛然发力,竟在马背上屹立不倒。
“取弓来!”
嬴政神色凝重,伸手示意。
李牧早已有所准备,迅速呈上弓箭。
嬴政立足于马镫之上,身躯挺直,双手拉开弓箭。
于马背上开弓,对骑术与箭术均是极大考验,即便是赵国雁门关的老练士兵,能做到的也寥寥无几。
至于精准度,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嬴政并未放箭,而是缓缓收弓,沉默片刻后言道:“幸亏此物未被匈奴率先发明!”
李牧恭敬回应:“陛下睿智!景公曾将此二物告知微臣,并多次叮嘱,在骑兵未成规模前,切勿轻易使用。
如今九原已有十五万骑兵,微臣才在军中推广此马具。”
嬴政松了口气,赞道:“景纯考虑周全。”
李牧笑道:“景公昔日亦提及驿站之事,需待骑兵组建完成方可推行……想必也与这马具有关。”
嬴政恍然大悟:“若所有马匹皆配备此马具,稍加训练,人人皆可成为骑手……日后无论是公文传递、书信往来,还是消息通报,速度都将大幅提升。”
“正是此理。”
李牧续道:“只是驿站需大量马匹……恰逢匈奴蠢蠢欲动,微臣有信心,一战即可为帝国夺得足够马匹!”
“环环相扣,景纯之智,由此可见一斑。”
嬴政大笑:“正如景纯所料,他们果真与匈奴勾结……来,随我进城!”
言罢,他未下马,由李牧牵马,自己端坐马上,径直进入九原城。
……
咸阳宫内。
箭雨如织,不断有人倒下,但仍有人冲破箭雨,抵达宫中心地带。
然而箭雨仅是第一道防线。
此处,才是第二道防线。
由公输家霸道机关术打造的机关兽,屹立宫门,静候敌人。
一位手持巨剑、满身刺青的壮汉刚一落地,尚未站稳,便被机关兽猛然拍飞,重重摔落地面,深陷碎石之中。
“农家的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