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 第245章 运河烽烟 奥斯曼的觊觎与暗潮(第1页)

第245章 运河烽烟 奥斯曼的觊觎与暗潮(第1页)

苏伊士运河的水闸刚完成第三次扩建,能容下“环宇号”这样的巨轮通行,奥斯曼苏丹的密使就悄悄住进了埃及总督府。密使带来的锦盒里,装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这是苏丹给总督的“信物”,也是催逼他动手的信号。总督摩挲着弯刀上的奥斯曼新月纹,望着窗外运河上穿梭的大明商船,喉结忍不住滚动了一下。

苏丹的野心:运河背后的盘算

奥斯曼的宫廷里,苏丹正对着运河收益图发怒。图上的红柱(大明收益)比蓝柱(奥斯曼分红)高出三倍,旁边标注着“大明掌控水闸调度、商税核定、巡逻权”。“一群废物!”他把图摔在大臣们面前,“运河在咱的土地上,凭什么让大明赚大头?”

主战派大臣立刻附和:“埃及总督软弱,被大明的钢炮吓破了胆!只要苏丹下令,咱们的近卫军用不了三天就能拿下运河。”他们早摸清了大明在运河的驻军——只有两千人,分散在十个炮楼,而奥斯曼在埃及有五万驻军,兵力悬殊。

更让苏丹心动的是威尼斯的密信。信里说“威尼斯愿出百艘桨帆船相助,事成后只求运河通航税减半”。威尼斯人恨透了大明垄断贸易,更怕飞舟哪天真的飞到威尼斯上空,早就想找机会夺回地中海主导权。

苏丹最终拍板:“让埃及总督‘借故’查封大明商栈,就说他们偷运奥斯曼的粮食。若大明反抗,咱就‘名正言顺’接管运河。”他没提威尼斯的联盟——在他眼里,欧洲人不过是可以利用的棋子,运河最终得姓“奥斯曼”。

埃及的裂痕:总督的摇摆与背叛

埃及总督收到苏丹的密令时,正在和大明商栈的掌柜喝茶。掌柜刚给他送来两洲产的望远镜,能看清运河对岸的羊群。“这东西比奥斯曼的望远镜清楚十倍,”总督笑着说,“等收了今年的运河分红,我也给苏丹送一副。”

可密使带来的弯刀像块烙铁,烫得他坐立难安。反抗苏丹?他的兵权早就被削弱,身边全是苏丹的眼线;听令动手?他看着窗外因运河而繁荣的亚历山大港——码头工人、商铺老板、甚至他的侄子,都靠着运河吃饭。

犹豫间,苏丹的第二道命令到了:撤换运河沿岸的奥斯曼税吏,全换成苏丹的亲信。这招打在了总督的痛处——税吏是他安插的心腹,负责截留部分过路费,现在被换,等于断了他的财路。“看来苏丹是容不下我了。”总督望着铜镜里的白发,突然有了主意。

当晚,他让人给塞浦路斯的郑明送了封信,信上只画了三个符号:新月(奥斯曼)、船(威尼斯)、滴血的刀(开战)。送信的仆人是他的黑奴,只会说一句汉语:“总督说,大明的朋友,危险。”

塞浦路斯的警觉:飞舟传警与布局

郑明收到信时,飞舟巡逻队刚好传回消息:奥斯曼在埃及的驻军开始向运河集结,威尼斯的桨帆船队也离开了泻湖,往东南方向移动。“来得正好。”他把信拍在地图上,对副将说,“早就防着这一手了。”

他立刻调令:

-运河沿线的十个炮楼进入戒备,每座炮楼增派五十名钢甲兵,炮口对准奥斯曼军营;

-非洲宣慰司的“镇非营”抽调一千人,乘短驳船星夜赶往运河西岸,堵住奥斯曼的陆路增援;

-飞舟队扩大巡逻范围,每天三次侦察埃及驻军和威尼斯舰队的动向,用信号弹实时传回塞浦路斯。

最关键的一步,是联络埃及的“部落联盟”。这些部落靠运河的补给站和工程活计过活,早就把大明当成“饭票”。郑明让人给部落首领送去钢刀和两洲通宝,传话说:“奥斯曼想抢运河,断大家的活路,咱得一起拦住他们。”

部落首领们果然响应。最大的贝都因人部落首领派人送来骆驼和水,说:“只要大明枪响,我们的骑兵就抄奥斯曼的后路。”他们比谁都清楚,奥斯曼掌权,他们只能当炮灰;大明在,他们才能安稳做生意。

希腊的星火:被点燃的起义火种

郑明没忘林远的嘱咐——“对付奥斯曼,得找帮手”。这个帮手,就是希腊半岛上的反奥斯曼势力。希腊人受奥斯曼统治多年,早就想独立,只是缺武器和机会。

他派去的联络人是“大明译馆”的希腊语译员,带着十箱连发铳和一张地图。地图上用红笔标出了奥斯曼在希腊的驻军薄弱点,旁边写着:“大明提供武器,你们只要在奥斯曼动手时闹事,事成后,希腊的商路归你们。”

希腊的秘密会社“圣火社”收到武器时,社员们摸着连发铳的钢身,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们以前用的是生锈的弯刀,现在有了能连发五弹的铳,底气一下子足了。社长对译员说:“告诉大明的大人,只要奥斯曼敢动运河,希腊就敢烧他们的军营!”

飞舟队悄悄帮了个忙。他们从塞浦路斯起飞,往希腊的山区空投了一批两洲产的炸药。这些炸药被圣火社用来炸毁奥斯曼的粮道,引得奥斯曼不得不从埃及调兵去镇压——这正是郑明想要的:分散敌人的兵力。

山雨欲来:最后的平静

运河上的商船还不知道危险临近。大明的“通海号”正卸下非洲的黄金,奥斯曼的香料船忙着过闸,码头工人哼着汉奥混杂的小调搬运货物。只有炮楼里的钢甲兵知道,他们的手指已经扣在了连珠炮的扳机上。

埃及总督站在总督府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移动的奥斯曼军营,又望向塞浦路斯的方向。他的书桌上摆着两样东西:苏丹送来的宝石弯刀,和大明掌柜送的望远镜。选择哪样,将决定埃及的命运,也决定运河的归属。

飞舟在夕阳下掠过运河,机翼反射的光芒像一道利剑,劈开了地中海的暮色。郑明站在塞浦路斯的炮台上,望着那道光芒,对身边的参谋说:“记住今天,万历四十年三月十六,要么让奥斯曼彻底服气,要么,就把运河变成他们的坟墓。”

夜色渐深,奥斯曼军营的篝火越来越密,威尼斯的桨帆船在远处的海面上若隐若现。一场围绕运河的风暴,正在苏伊士地峡的上空,悄然凝聚。而大明的钢炮,已经擦亮了炮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