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王轱辘把全家人都叫到院子里开会。月光如水,洒在每个人脸上。王轱辘清了清嗓子,拿出下午拟好的方案。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说说家里的产业安排。"他的声音不大却很清晰,"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比从前,有些事得早做打算。"
梨叶红着眼睛想插话,被王轱辘抬手制止。
"梨园和民宿转给梨生和梨叶共同所有,合作社的股份分成五份——梨生、梨叶、菌生各一份,我和雅琴留两份养老。"王轱辘顿了顿,"另外,我打算从个人积蓄里拿出二十万,给李大勇在村口开个农资店。他这些年没少帮咱们,该报答的不能忘。"
菌生连忙说:"爸,我的那份不要。我是女婿,能跟着梨叶一起就知足了。"
王轱辘摇摇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为合作社出的力,大家都看在眼里。"
梨生深吸一口气:"爸,既然您说到这个,我也有个想法。"他看了看妻子艾米丽,"我们回国后,想把澳洲的一些先进农业技术引进来。比如智能温室、滴灌系统,虽然前期投入大,但长远看能节省不少人力。"
王轱辘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咱们合作社现在有条件了,该往现代化方向发展。"他转向梨叶,"你觉得呢?"
梨叶擦擦眼角:"我觉得可行。不过得一步步来,不能一下子把老本都投进去。"
"说得对。"王轱辘欣慰地点点头,"你们有商有量,我就放心了。"
会议结束后,沈雅琴推着王轱辘在院子里慢慢转悠。夜风微凉,带着梨子的清香。
"轱辘,你真舍得放手啊?"沈雅琴轻声问。
王轱辘望着远处的山影:"舍不得也得舍。孩子们都长大了,该让他们挑大梁了。"他拍拍雅琴的手,"再说,我这不是还有你吗?咱们好好享几年清福。"
沈雅琴笑了:"享福?就你这闲不住的性子,三天不摸合作社的门槛就得浑身痒痒。"
第二天一早,王轱辘就让菌生开车带他去县公证处,把昨晚商定的各项手续都办了。回来的路上,他特意绕道去了趟李大勇家。
"什么?给我开农资店?"李大勇听完王轱辘的话,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老王,你疯了吧?我哪是做生意的料!"
王轱辘早有准备:"店面我都看好了,就在村口老赵家那间空房。货源也不用愁,县农资公司答应给最低价。"他递给李大勇一个信封,"这是启动资金,剩下的就看你自己了。"
李大勇打开信封,看到里面的存折和钥匙,眼圈一下子红了:"老王,你这。。。我这。。。"
"别婆婆妈妈的。"王轱辘笑道,"记得给我留点好鱼饵就行。"
回到合作社,王轱辘召集全体理事开了个会,正式宣布自己退居二线的决定。村支书听完,站起来,非要跟王轱辘喝一杯。
"老王啊,你是这个!"支书竖起大拇指,"多少人到死都舍不得放权,你能主动让贤,了不起!"
王轱辘摇摇头:"言重了。合作社是大家的,不是我王轱辘一个人的。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该让他们施展拳脚了。"
散会后,王轱辘独自摇着轮椅在合作社转了一圈。从最初的两间土房到现在宽敞明亮的厂房,从几口铁锅到全套自动化设备,这里凝聚了他半生的心血。说不留恋是假的,但他更清楚,只有适时放手,这份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回到家,沈雅琴正在厨房熬梨膏。香甜的气息弥漫整个院子,勾起王轱辘无数回忆——年轻时和李青一起熬糖,后来和沈雅琴一起打拼,现在轮到孩子们接棒了。
"回来了?"沈雅琴从厨房探出头,"洗手准备吃饭吧。梨生说今天要宣布个好消息。"
晚饭桌上,梨生难掩兴奋:"爸,妈,县里批准了我们的智能温室项目!还给了三十万的扶持资金!"
王轱辘欣慰地点头:"好事啊。什么时候动工?"
"下个月。"梨生给父亲盛了碗汤,"爸,我想请您当项目顾问,帮我们把把关。"
王轱辘笑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派上用场?"
"您可是咱们青山村的活字典。"梨叶插话道,"没有您坐镇,我们心里没底。"
夜深了,王轱辘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熟悉的虫鸣。沈雅琴端来热水给他泡脚,手法娴熟地按摩着他有些水肿的双腿。
"轱辘,今天累着了吧?"沈雅琴轻声问。
王轱辘摇摇头:"不累,心里踏实。"他望着窗外的月光,"雅琴,等梨生的温室建好了,咱们也去弄个小菜园,种点自己喜欢的。不图挣钱,就图个乐呵。"
沈雅琴笑着点头:"好啊。我早就想种点稀罕菜了,就是怕你说我不务正业。"
王轱辘握住妻子的手:"前半辈子为生计奔波,后半辈子该为自己活活了。"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青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梨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传承。王轱辘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合作社依然会忙碌如常,只是指挥棒已经悄然交到了下一代手中。而他,将站在一旁,微笑着见证这一切。
喜欢轱辘杆子请大家收藏:()轱辘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