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院里邻居见没热闹可看了,也三三两两地散去。
唯独阎富贵走时竖起大拇指夸柱子:“柱子,你不继续上学真是可惜了。
今天这事能解决,多亏你平时爱读书看报,不然都不知道新政策,白寡妇闹起来,至少你也得吃点苦头。”
对此,何裕柱也没多解释,让别人觉得他爱学习对他也有好处。
当晚,四合院的中院,何家。
房间里,许久未归来的何裕柱和雨水发现一些物品还未补齐。
屋内仅有一盏油灯照明,何大清父子三人围坐在漆黑的八仙桌旁用餐。
饭菜由柱子从鸿宾楼带回,共有三道菜。
此外,何裕柱还额外准备了两斤细粮、一斤五花肉以及萝卜白菜。
平日里他们兄妹二人吃饭就已需额外添置,更何况现在又多了个何大清。
这顿饭出自何裕柱之手,何大清在一旁全程观摩,发现儿子的成长令人刮目相看。
如今柱子凭借真才实学,在鸿宾楼站稳了脚跟。
席间,看着身材魁梧的何裕柱,又想起自己离家一年来,柱子独自支撑家庭,让生活过得有声有色,这份能力连许多成年人都难以企及。"柱子,爸爸先给你们兄妹俩道个歉。”
何大清放下筷子,目光转向这对子女。
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家之主,能够放下身段向儿女认错道歉,实属不易。
毕竟大男子主义盛行,父亲在家就是权威象征,即便明知错误也必须遵从。
何大清敢于面对儿女承认错误,内心充满愧意。
目睹此景,原本专心吃饭的雨水不禁愣住了,一双疑惑的大眼睛在何大清身上停留片刻,最终又带着不解看向何裕柱。
何裕柱见此情景,目光微微一动,却并未提及宽恕之事。
按照原剧情发展,何大清去了保定后再未归来,虽然何裕柱和雨水顺利长大成人,但其间经历的苦难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者才清楚。
然而,他并没有对何大清多加责怪。
毕竟当年离开时,何大清留下了百万资金及一份工作推荐信,多少也算尽了一份责任。
加之他离开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因涉嫌流氓罪而被处决,不仅自身性命堪忧,还会连累妻儿未来的生活。
因此,何裕柱轻轻点头道:"爸,事情既然过去了,我们就别再提了。
都是一家人,没什么不能说的话,今后好好生活就好。"
今日何大清是带着诚意归来的,何裕柱自然不会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在这个时代,家中若有长辈,确实方便许多。
即便你在外界再有能力,若年纪尚轻,言行不慎,众人心里总会有几分轻视。
更别说雨水现在已上学,未来的路还很长,有个父亲在身边,至少能让雨水与其他有家长接送的孩子一样安心。
……
饭后,何大清主动收拾碗筷,到院子里清洗,没有让柱子他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