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您的鸡蛋怎么卖?”
何裕柱陪师傅师娘办完手续走出医院,街边有不少小摊贩叫卖。
他看见一家煮鸡蛋的铺子,上前询问。"同志,茶叶蛋八千,普通煮鸡蛋七千。”
老板一边翻动锅里的鸡蛋,一边礼貌回答。
柱子虽年轻,但衣着整洁,看起来家庭条件不错,有实际需求。
何裕柱点头表示理解。
虽然自己空间里存了些鸡蛋,但此时不便取出。"那就给我装十个煮鸡蛋。”
所谓茶叶蛋,类似后世的茶叶蛋,用茶叶和调料煮制,比普通煮鸡蛋贵一千块。
师娘怀孕期间只需吃煮鸡蛋。"好的,我给您包好。”
老板熟练地从锅中捞出十个热腾腾的白煮蛋。"师傅,请帮我挑几个个头大的,给师娘补身体。”
“您放心,这些都是精心挑选的大鸡蛋。”
当何裕柱再次走到师傅师娘身旁时,手里拎着一袋鸡蛋。"师傅师娘,这是给您的,师娘每天吃三个,补养身体。
等我和父亲商量好了,再来您家吃饭。”
何裕柱将鸡蛋递过去。"柱子,你有心了。"李保国接过鸡蛋,沉声说道。
他知道柱子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心中一直记挂着自己这对师徒关系,因此没多说客套话。"那师傅师娘,您们先回去吧,我再去药馆看看药材。"何裕柱说完,便骑上自行车,带着雨水离开了。
看着柱子和何雨水离去的身影,肖秋珍感慨道:"柱子这孩子真是用心良苦,要是没有柱子,我们也不会有这样的生活。
以后即便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要把雨水兄妹当作自家人看待。"
李保国点头表示赞同。
单是这份传承之情,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永远割舍不断。"说到柱子,再过不久就满十六了吧?何大清也回来了,以柱子的情况,现在确实该考虑婚事了。"
肖秋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神秘:"行了,这事你就别操心了。
柱子条件这么好,还怕找不到合适的吗?"
"也是,我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
南锣巷,95号四合院。
傍晚时分,何裕柱带着雨水回到了院子。
他的自行车是这里独一无二的,每次回来,总能成为整条胡同里最亮眼的存在。"柱子,你回来了!"
"柱子,你又高壮了不少啊。"
刚到院门口,几个邻居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如今,要说95号院哪家日子最让人羡慕,非何家莫属。
自从何大清回来后,何家的那些不太好的名声也随之消失。
现在,父子俩都有双份收入,而柱子还在鸿宾楼这样的大酒店工作,这样的条件,连一些工人的家庭都难以企及。
何裕柱一一回应了邻居们的问候。
毕竟,他离不开这个集体。"柱哥儿,你回来啦!"阎解放看到何裕柱,眼睛一亮,从前面冲过来。
……
"解放,怎么了?"
何裕柱看见情况,以为出了什么事。"其实没什么,就是柱哥儿你买了自行车这么久,我还一次都没碰过呢。”
阎解放挠着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何裕柱听后,立刻笑着说:“这有什么?你推着走两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