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世的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点了点头。
“不错,基础尚可。”
他顿了顿,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一妇人,年三十,常年手足冰凉,面色萎黄,月事不调,伴有血块。此为何症?当如何用药?”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临床病例,考验的是辨证论治的实际能力。
萧天依旧是想都没想,便开口说道:“此乃典型的宫寒血瘀之症。病机在于肾阳不足,寒凝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当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治则。可用艾附暖宫丸加减,重用艾叶、香附以暖宫散寒,辅以当归、川芎以活血化瘀。若血块较多,可加益母草、桃仁,以增破血逐瘀之力。”
的陈济世听完之后,也不由得再次点了点头,眼神中的赞赏之色,更浓了几分。
看来,这年轻人确实是有点真本事的,并非信口开河之辈。
他接下来的问题,却陡然变得刁钻起来。
“最后一个问题。”
“若遇一急症患者,气若游丝,脉象沉细欲绝,四肢厥冷。此乃气血两虚,阴阳离决之危候。此时施救,当以针灸为先。那么,请问,是当先通其气,还是当先通其脉?”
这个问题,在中医急救领域,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气血派认为,当先通脉,以猛药峻补,强行鼓动血脉运行,所谓有血就有活路。
而宗气派则认为,当先通气,以针法补益宗气,所谓气为血之帅,有气则有生机。
两派理论,各执一词,争论了数百年,都未有定论。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考验的,是医者对医道本源的理解和自己的道。
萧天却是毫不犹豫地开口。
“当先通气。”
“气不通,则血不行,神无所附。脉络,不过是气血运行之管道。管道虽在,若无奔流之水,亦是枉然。故而,救急存亡,必先固本培元,补益宗气。气足,则血脉自通,阴阳自和。”
他的理论正是宗气派的核心观点。
听完他的回答,陈济世却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对着萧天,拱了拱手,脸上露出一丝惋惜的神色。
“唉,可惜,可惜。”
他叹了口气,说道:“年轻人,你的基础理论虽然扎实,但这医道至理,终究还是差了一筹。你的理论,终究还是落了下乘,不适合为小姐诊治。”
萧天眉头一皱。
他看着陈济世,冷声问道:
“哦?那还请陈老先生说清楚,我的理论,到底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