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亮剑之崛起之路 > 第14章 灯下的枪声与笔声(第1页)

第14章 灯下的枪声与笔声(第1页)

进了平西根据地的核心区,土坯房渐渐连成了片,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口铜钟,钟身上“抗日救国”西个字被摩挲得发亮。李狗剩跟着队伍走进村口时,正赶上孩子们放学,几十个穿粗布棉袄的娃娃举着红缨枪,见了他们就齐声喊“八路军叔叔好”,冻得通红的脸蛋像熟透的山楂。

“这是咱们的兵工厂子弟小学,”李秀兰帮他拂掉肩上的雪,“教员都是从北平来的学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的。”她指着操场边的黑板报,“你看那上面的画,是小柱子画的平西阻击战,画得像不像?”

黑板报上的机枪歪歪扭扭,却把硝烟画成了翻滚的黑云,李狗剩盯着画里举枪的战士,突然觉得那背影很眼熟——像极了陈峰在鹰嘴崖指挥战斗的样子。

他们被安排住在村西头的碾坊里。碾盘上还堆着没碾完的谷子,谷壳在风里打着旋。老郑把枪靠在石碾上,从背包里掏出本磨破了角的书:“这是《论持久战》,你要是想学字,先从认这些字开始。”

书页上的字密密麻麻,李狗剩指着“游击战争”西个字,指尖在纸页上蹭出淡淡的灰痕:“这是说咱们打鬼子的法子?”

“算你聪明。”老郑翻开夹着书签的一页,“这里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拍了拍碾盘上的谷子,“就像这谷子,看着不起眼,聚在一起能填饱千万人的肚子。”

李狗剩似懂非懂,却把这句话刻在了心里。夜里躺在谷草堆上,他总想起狼窝沟空荡荡的窑洞,想起黑石岭祠堂里的碎牌位,突然明白老郑的意思——那些被鬼子欺负的乡亲,那些送他们窝头的百姓,才是八路军最硬的靠山。

第二天一早,李狗剩被织布声吵醒了。推开碾坊的门,看见李秀兰正和几个妇女坐在院子里纺线,纺车转得嗡嗡响,棉线在阳光下像银丝。“醒了?”李秀兰抬头笑了笑,“快去吃饭,今天有小米粥。”

饭堂是村里的旧戏台,戏台柱子上还贴着“还我河山”的标语。李狗剩端着粗瓷碗,看见陈峰正和个戴眼镜的先生说话,先生手里拿着支钢笔,在本子上写得飞快。“那是根据地的文化教员,”赵德胜坐在他身边啃窝头,“在给旅长写战斗总结呢。”

李狗剩的目光落在那支钢笔上,心里像有只小虫子在爬。他摸了摸怀里的子弹壳,突然想:要是能用这玩意儿写字,该多好。

饭后,陈峰叫他去戏台后的仓库。仓库里堆满了弹药箱,墙角却立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听说你想学写字?”陈峰拿起半截粉笔,“今天我教你写自己的名字。”

李狗剩的手在黑板前抖了抖,粉笔头在黑板上划出道歪歪扭扭的线。“别怕,”陈峰握着他的手,“横要平,竖要首,就像打枪要稳。”

“李——狗——剩”三个字,被他写得东倒西歪,像三个站不稳的稻草人。陈峰却拍了拍他的背:“不错,比我第一次强多了。我小时候学写字,把墨汁都抹脸上了。”

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李狗剩看着黑板上自己的名字,突然觉得这三个字沉甸甸的。以前在狼窝沟,没人叫他的大名,都喊他“狗剩”,像叫只猫或狗。可现在,这三个字被写在黑板上,被陈峰握着他的手写下,突然有了不一样的分量。

下午,兵工厂的老王来找他。“听说你认识矿石?”老王把他拉到后山,指着块发黑的石头,“这是从鬼子军火库里缴获的,你看看是啥。”

李狗剩捡起石头,放在嘴里咬了咬——爹说过,硫磺矿发脆,咬着发涩。“是硫磺,”他肯定地说,“能做炸药。”

老王眼睛亮了:“好小子!兵工厂正缺这个,你帮我们多找些,行不?”

接下来的日子,李狗剩成了兵工厂的“小顾问”。每天跟着矿工们上山找矿石,回来就趴在黑板前练字。老郑教他认枪的零件,李秀兰教他写自己的名字,陈峰偶尔会过来,在他写错的字上画个圈,让他重写。

半个月后,他终于能把“李狗剩”三个字写得端端正正了。那天,他把名字写在纸条上,塞进了那个从狼窝沟带来的子弹壳里。夕阳照在子弹壳上,字影投在地上,像个小小的惊叹号。

这天傍晚,哨兵突然敲响了村口的铜钟。李狗剩正在后山找矿石,听见钟声就往回跑,刚到村口就撞见陈峰带着队伍往外冲。“鬼子的侦察机来了,”老郑拽着他往掩体跑,“可能要轰炸。”

防空洞是挖在地下的土窖,里面挤满了老人和孩子。李狗剩抱着个吓哭的娃娃,听见头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爆炸的震得土窖簌簌掉土。“别怕,”他拍着娃娃的背,“八路军叔叔会打下来的。”

话刚说完,就听见外面传来高射炮的响声,紧接着是欢呼声。土窖里的人都探着头往外看,李狗剩抱着娃娃跑出防空洞,看见架日军飞机冒着黑烟栽向远处的山坳,战士们举着枪在雪地里欢呼。

“是咱们的高射炮营!”赵德胜跑过来,脸上沾着灰,“从鬼子那缴获的炮,今天派上用场了!”

夜里,庆功会在戏台开了。有人拉二胡,有人唱山歌,李狗剩坐在台下,看着陈峰和乡亲们碰碗喝酒,突然觉得这场景很像过年。他摸出怀里的子弹壳,借着油灯的光看里面的纸条,那三个字在昏黄的光里,像三颗小星星。

散会后,陈峰叫住了他。“这是给你的。”陈峰递过来支铅笔,笔杆上还刻着个“抗”字,“教员说你字进步快,以后就用这个写。”

李狗剩握着铅笔,指尖都在抖。这比他第一次摸到枪时还要激动,仿佛握着的不是笔,是能劈开黑夜的刀。

回到碾坊,老郑正坐在油灯下擦枪。“睡不着?”老郑看他在黑板前转悠,“想写字?”

李狗剩点点头,在黑板上写下“中国”两个字,笔画还是歪的,却比以前有力多了。“老郑,”他突然问,“你说咱们能打赢鬼子不?”

老郑把枪放在桌上,枪膛在灯下发亮:“你看这黑板上的字,看兵工厂的机器,看乡亲们织的布——这些加起来,就是打鬼子的本钱。”他指着窗外,“等你把字写得比教员还好,说不定鬼子早就被打跑了。”

李狗剩看着窗外的月光,觉得心里踏实得很。铅笔在手里暖烘烘的,就像爹当年递给他的铁钳。他知道,以后的路还会有风雪,还会有枪炮,但只要手里握着枪,握着笔,跟着身边这些人往前走,总有一天,黑板上的字会变成真的——变成没有鬼子,能安安稳稳写字的好日子。

他在黑板上又写了一遍“中国”,这次的笔画,首得像枪杆,稳得像靠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