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绢布的背面,显现出武媚娘的原字——“光可照千步,难照一心”。
徐惠朗声说道:“此非鬼神,乃人心显影。我们不是造神,是在还信于民。”
百姓们闻之震动。
他们没有想到,所谓的“提灯娘娘显灵”,竟然是一种人为的技术。
他们更加没有想到,东宫竟然如此坦诚,愿意将真相公之于众。
一时间,民意沸腾。
更有数十位药婆联名上书,称“提灯娘娘虽去,灯使犹在,请许民间助医”。
徐惠趁势推动“医助制”,允许贫户女子经过培训后,成为“巡医助手”,每月领取半俸。
柳如意成为了位“西市医助”。
就职当日,她在原“灯娘祠”前焚香,却将手中的纸莲投入了火中。
火光映照着她的脸庞,她的眼神坚定而决绝。
“神走了,人该自己站起来了。”柳如意轻声说道。
当夜,东宫灯政房内,徐惠正伏案整理着新近拟定的医助名册,希望能尽快将这套制度推广开来,为大唐的医疗体系添砖加瓦。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吹得窗棂轻响,她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夜深,东宫灯政房内静谧异常,唯有徐惠翻动医助名册的沙沙声。
她希望能尽快把这套制度铺开,给大唐的医疗体系添砖加瓦,争取早日实现“病有所医”的小目标。
“吱呀”
一阵微风吹过,窗棂轻响,徐惠下意识抬头望去。
一朵崭新的纸莲,赫然插在窗棂之上,莲心之处,一截短笺若隐若现。
徐惠心头一凛,这玩意儿,怎么看都像是“鸿门宴”的请柬!
她起身,取下纸莲,展开那张小纸条,只见上面娟秀的字迹写着:“你借我火,照了万人。终有一日,火不归宫,也不属你。”
好家伙,这是要搞事情啊!
徐惠心中暗骂一句,这武媚娘,怕不是要“农村包围城市”?
她凝视着手中的纸莲,这玩意儿烫手的很!
毁了?
似乎显得自己心虚。
上报?
又显得自己小题大做。
罢了,先留着吧。
徐惠最终没有选择毁掉纸莲,而是将它小心翼翼地夹入了《医助章程》初稿之中,仿佛封存着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火种。
次日,太子李承乾阅卷,瞥见了那朵格格不入的纸莲,拿起细看,
“火可以分,但引火的灯,必须在我手里。”李承乾轻叹一声,将医嘱名册递还给徐惠。
风,已然在民间吹起。
而那只掌控风向的手,依旧牢牢地掌握在宫墙之内。
灯政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压低了声音禀报道:“殿下,司农寺急报,东市的几家药铺,草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