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 > 第109章 狱中的落榜生(第2页)

第109章 狱中的落榜生(第2页)

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

穿着皱巴巴西装、眼神狂热的工人党宣传部长戈培尔;

一身旧军装、面相凶狠的冲锋队头目罗姆;

还有更多慕名而来、带着敬仰神情的支持者。

他们围着阿道夫,七嘴八舌地汇报着外面的局势、党内的情况、筹款的进展。

烟雾缭绕,空气浑浊。

阿道夫坐在书桌后,如同风暴的中心。他时而倾听,时而打断,用斩钉截铁的语气下达指令,分配任务。

他谈论着如何重组冲锋队,如何扩大宣传,如何争取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语气笃定,仿佛他身处的地方不是监狱,而是总理府的总理办公室。

来访者们频频点头,眼神狂热。最荒诞的一幕发生在监狱庭院的一次“放风”期间。

天幕显示,在1924年7月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小小的庭院里竟然秘密聚集了西十多名工人党的骨干成员!

他们围在阿道夫身边,如同朝圣。当有人低声哼起那首旋律简单却充满煽动性的党歌时,声音渐渐汇成一股洪流。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站在不远处“警戒”的几名狱警,听着听着,竟也下意识地跟着哼唱起来,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警惕,慢慢变成了认同,甚至…投入。

“哈哈哈!”1914年6月27日夜间的街头,年轻的阿道夫看着天幕上自己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人群的景象,忍不住放声大笑,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

虽然现在慕尼黑的们都盯着天空,没有一个人会将身旁这个瘦弱的年轻人与天幕中的阿道夫联系到一起。

但他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就知道!领袖的气质是天生就有的!就算在监狱里,我也跟那些庸人不一样!他们只会仰望我!”

他沉浸在一种近乎迷醉的自我肯定中,完全忘记了天幕展示的,是一个因叛乱失败而入狱的囚徒的“殊荣”。

---

七号牢房的书桌上,书籍和报纸堆成了小山。阿道夫每天雷打不动地要研读十二份来自德国各地的报纸,

从《人民观察家报》到《法兰克福汇报》,从激进右翼的到相对中立的,他像一头饥饿的野兽,疯狂地汲取着外界的信息,分析着每一丝政治风向的变动。

他那本著名的、后来被冠以“我的奋斗”之名的政治宣言,正是在这间牢房里,由他口述,赫斯记录,一点点孕育成形。

那些混杂着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生存空间论和强权崇拜的思想毒液,在相对平静的牢狱时光里,被系统地梳理、提炼、包装,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蛊惑力和行动纲领的“理论”。

讽刺达到了顶点。这座本应隔绝危险的监狱,却成了工人党最安全、最高效的“地下指挥中心”和“宣传中转站”。党报的清样,会通过律师或者伪装成探视者的党员,秘密送入七号牢房。

阿道夫会逐字逐句审阅,用红笔在上面圈圈画画,写下修改意见,甚至首接定下第二天的头条标题。

修改好的清样,再通过同样的渠道送出去付印。一道道指令,关于组织建设、经费筹集、街头行动,源源不断地从这间十二平米的牢房里发出,精准地抵达慕尼黑乃至更远地方的工人党组织。

有一次,一位前来“探视”的访客在离开监狱后,忍不住对等候在外面的记者感叹:“天啊,你们绝对想象不到!阿道夫先生谈起政治时,那气势!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囚犯!不,应该说,他根本就没觉得自己是囚犯!他觉得自己是在指挥一场战争!”

放风时间,成了阿道夫天然的演讲台。当其他犯人三三两两闲聊、发呆或麻木地踱步时,他会站在庭院一角,面对着一群不由自主被吸引过来的囚徒,开始他的“布道”。

他的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手势有力而富有煽动性。他痛斥《凡尔赛条约》的屈辱,控诉“十一月罪人”的背叛,描绘着被“国际犹太资本”和“布尔什维克”阴谋侵蚀的德国,然后,他会用炽热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复兴的、强大的、纯净的德意志帝国的未来图景。

讲到激动处,他会挥舞手臂,身体前倾,眼神燃烧着近乎疯狂的光芒。一些犯人听得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同样的狂热;另一些则感到莫名的寒意,下意识地后退几步,觉得这个奥地利下士的话语里,藏着某种令人不安的、毁灭性的力量。

更精心的形象塑造也在进行。一位巴伐利亚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被获准进入七号牢房为阿道夫绘制肖像。

作画时,阿道夫会刻意坐在窗边,让光线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

他微微蹙着眉,下巴微收,眼神望向窗外遥远的地方,努力营造出一种背负民族苦难、沉思国家命运的“忧郁斗士”形象。

这些画像完成后,那些早己被阿道夫征服的狱警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卷好,藏在外套里,偷偷带出监狱。

很快,这些带着刻意营造的悲情英雄色彩的肖像,就出现在了一些右翼报纸的头版,甚至被制成明信片,在巴伐利亚乃至德国其他地区秘密流传开来。

一个身陷囹圄却心系天下的“殉道者”形象,开始在特定的群体中深入人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