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疯狂印刷,而是巨大的粉碎机轰鸣着,吞噬着成山成海的旧马克纸币。
雪片般的纸屑喷涌而出,像一场荒诞的暴风雪。
旁白冰冷:1923年11月15日,啤酒馆暴动仅一周后,德国推行“地产抵押马克”改革!万亿旧马克!
2短暂的“奇迹”:
镜头切换至柏林街头市场。
一个面黄肌瘦的老妇人,颤抖着从破旧的钱包里掏出几张簇新的、印着复杂图案的“地产抵押马克”。
她迟疑地递给面包摊主。
摊主没有像以往那样露出讥讽或无奈,而是默默切下一块分量十足的黑面包递给她。
老妇人接过面包,紧紧抱在怀里,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涌出大颗大颗的泪水——那是劫后余生、重获尊严的泪水。
旁白:货币的魔鬼,暂时被这剂猛药锁进了笼子。市场恢复了最基本的交易功能,绝望的气息被一丝微弱的希望驱散。
3华尔街的“救世主”:
画面瞬间跳转到1924年盛夏的纽约。
钢铁森林般的摩天大楼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面容精明的银行家头像(查尔斯·道威斯)和一份印着《道威斯计划》标题的文件被放大、加粗。
旁白:1924年8月,美国提出《道威斯计划》,向德国提供8亿金马克贷款。
4魔鬼的交易:
动画效果极具讽刺。金灿灿的美元符号如同甘霖,从天而降,注入德国干涸的土地。
死寂的工厂烟囱重新冒出黑烟,生锈的传送带开始转动。
然而,画面一转,代表美国资本的、闪着冷光的金色蜘蛛网,顺着这些重新启动的工业脉络,迅速蔓延、缠绕、覆盖!
电网、钢铁厂、化工厂…都被这张无形的巨网牢牢掌控。
旁白尖锐:德国工业机器重启了…代价是:经济命脉被华尔街金融巨鳄扼住!资本将控制德国70的电力公司!这并非援助,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殖民。
5屈辱的撤离:
最后,画面回到鲁尔矿区。
曾经趾高气扬的法军和比利时士兵,此刻垂头丧气,拖着疲惫的步伐登上运兵车。
军装沾满煤灰,旗帜也耷拉着。
他们身后,是沉默的德国人群和一片被占领蹂躏后显得破败的工业废墟。
德国人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深深的屈辱、茫然,以及对未来被美国资本掌控的隐忧。
旁白总结:法国“得不偿失”,其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导权彻底丧失,移交英美。德国以社会崩溃、经济命脉易手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这场“非暴力”抵抗的表面胜利。
“轰——!”
天幕下的法国,像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炸开了!
凡尔赛条约带来的那点可怜的胜利荣光,被眼前这赤裸裸的画面撕得粉碎,露出底下血淋淋的耻辱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