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 > 第135章 慕尼黑阴谋2(第1页)

第135章 慕尼黑阴谋2(第1页)

天幕的冷光,无情地刺穿着1914年6月27日凌晨3点15分的夜幕,将1938年冰冷的政治交易投射在欧陆上空。

那光芒,如同探照灯,照亮了未来英法领导人的耻辱,也提前点燃了1914年决策者心中的冰窟。

冰冷的电子音,如同历史的判官,首先定格在1938年3月的伦敦:

【历史影像加载:绥靖之路-起点。】

1938年3月:画面: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办公室。张伯伦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脸上没有一丝波澜,对着镜头(或一份文件)清晰而冰冷地陈述:“我放弃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保证的念头。”

旁白紧随其后:他同时断然拒绝了苏俄关于英法苏三国会谈、共同对抗德国威胁的提议。

1914年伦敦白金汉宫。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坐在主位,眉头紧锁,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桌面。

“放弃保证…拒绝苏俄…”阿斯奎特喃喃重复着天幕上的话,声音干涩,“未来的我们…就这么把捷克斯洛伐克卖了?”他看向格雷,眼神复杂。

格雷爵士,这位以老练著称的外交大臣,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压下胸中的翻腾。他指着天幕上那个“拒绝苏俄”的关键点,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洞悉:“陛下,首相…未来的张伯伦,或者说未来的英国政府,他们…恐怕不是蠢。”

乔治五世抬起眼,目光锐利:“不是蠢?那是什么?眼睁睁看着德国这头狼被喂饱,然后掉头扑向我们?”

“是无奈,陛下。一种…被逼到墙角的无奈。”格雷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苦涩,“看看天幕之前展示的吧。年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苏维埃…一个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充满敌意的红色巨兽在东方崛起!它的意识形态,它对现有秩序的颠覆性…比一个暂时被束缚的德国,更让伦敦的老爷们夜不能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天幕上隐约闪过的、凡尔登和索姆河尸山血海的片段:“再看法国…天幕己经残酷地告诉我们,为了‘胜利’,法国几乎流干了整整一代人的血!1916年之后,法国还有多少力量能真正遏制一个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未来的英国决策者…他们看到的法国,很可能就是一个被打残了、元气大伤的盟友,靠它独自对抗复兴的德国?不现实。”

阿斯奎特沉重地点头,接过了话头:“所以…未来的我们,选择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遏制那个更可怕、更不可控的东方红色幽灵,宁可…宁可暂时容忍,甚至放纵一个我们知道有野心、但或许还能‘交易’的德国?把德国放出来,让它成为挡在西方和苏维埃俄国之间的一道屏障?”他说出这个推论,自己都觉得荒谬又冰冷。

“正是如此,首相。”格雷爵士的肯定带着深深的无力感,“放出德国很蠢?我们都知道蠢!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但天幕似乎预示了,未来的我们环顾西周:法国残了,俄国红了,美国…远在天边。除了试着用德国去平衡、去阻挡东方的威胁,我们手里…似乎没有更好的牌了。哪怕明知道这张牌会反噬…也只能硬着头皮打出去。张伯伦…他不过是执行了这个绝望策略的棋子。”

乔治五世沉默良久,最终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发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叹息。这声叹息里,包含了君主对帝国未来命运的无力感,以及对这种基于恐惧和虚弱而诞生的“策略”的深深不安。未来的英国,似乎走上了一条明知是深渊,却不得不走的绝路。

同样的天幕光芒下,未来的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看着天幕上紧接着播放的画面:

1938年4月底:伦敦某间密室。未来的张伯伦身体前倾,对着未来的达拉第,语气带着一种令人作呕的“恳切”:“屈服吧,爱德华。为了和平。英国…绝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

一股强烈的羞耻感瞬间烧红了达拉第的脸,仿佛被当众抽了一耳光。同病相怜?不,更多的是被盟友赤裸裸抛弃的愤怒和屈辱!他下意识地、几乎是怨恨地,将目光投向远处站着的两位老元帅——霞飞和福煦。他们正紧锁着花白的眉头,看着天幕上英法的“密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震惊和…鄙夷?

达拉第感觉一股邪火首冲脑门。他嘴唇翕动,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充满怨毒的声音低吼:“怪我?能全怪我吗?!霞飞!福煦!看看你们!看看你们打的那场‘伟大’的战争!凡尔登的绞肉机!索姆河的屠宰场!把法兰西最棒的小伙子、整整一代人的鲜血和骨头,都埋进了那该死的烂泥里!流干了血的国家…拿什么去硬扛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巨兽?拿什么去兑现对盟友的承诺?这口出卖盟友、丧权辱国的黑锅…”

他死死盯着两位老元帅的背影,牙齿几乎咬碎,“…是你们这些‘胜利者’,用法国青年的尸骨,先铸好的!”

霞飞似乎感觉到了背后的目光,缓缓转过头。他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与达拉第怨愤的眼神在空中碰撞。没有言语,但那眼神里的沉重与复杂,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血债,又该算在谁的头上?

天幕的光,映照着落榜生愈发膨胀的野心和英法步步退让的狼狈:

【历史影像加载:讹诈升级。】

1938年5月:地图上,德捷边境密密麻麻的德军标志集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