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烽火1937,从黄埔开始 > 第67章 血战前夜下(第1页)

第67章 血战前夜下(第1页)

六安城的空气里弥漫着硝烟与新麦的混合气息。落霞谷的深壕己经挖好,宽三丈、深两丈,上面铺着伪装网和新鲜树枝,赵刚正带着农产队的民夫往壕沟里埋削尖的铁轨,寒光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

“再往深挖半尺!”他拄着木杖在沟边踱步,左腿的伤疤被雨水泡得发白,却硬是不肯下火线,“小鬼子的坦克爬坡厉害,得让它掉下来就爬不上去。”民夫们的锄头起落间,泥水溅了满身,却没人叫苦,有个老汉一边挖一边哼着《松花江上》,调子苍凉却透着股狠劲。

鹰嘴崖上,吴克仁正指挥铁血团搭建炮兵阵地。郑铁匠造的二十门飞雷炮被藏在岩石后面,炮口对准日军可能开进的峡谷。曾在白虎堂落草的弟兄们背着步枪,在崖边的松树间系上绳索,那是紧急时撤退用的,每个人的腰间都别着两颗手榴弹,弦己经拉开一半。

“记住了,”老将军拍着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右臂的旧伤在动作间隐隐作痛,“等鬼子的先头部队进了峡谷,先扔手榴弹,再开炮,最后用滚石封死出口。咱不求全歼,只要把他们拖在这里,就是大功一件。”

六安主城的兵工厂里,李石头正给最后一门飞雷炮装引信。这些引信都是用日军手榴弹改造的,上面还留着“九七式”的刻痕,却被他换成了更长的导火索。“这样能多瞄准三秒钟,”他抹了把脸上的油污,对郑铁匠说,“沈团长说,三秒钟能让炮弹多飞五十米,正好落在鬼子的指挥车前面。”

郑铁匠的大徒弟小张正往步枪上涂防锈油,曾在伪军军械处当差的手艺此刻派上了用场:“师傅,淬火营的张营长要三十把鬼头刀,说拼刺刀时比步枪管用。”他爹留下的木匠工具箱里,那把磨得锃亮的刮刀正用来给刀身开刃,刀刃划过木石的脆响像在磨牙。

舒城方向的新编团驻地,沈鸿正在给士兵们分发弹药。每个士兵领到五十发子弹、西颗手榴弹,曾在国军部队服役的老兵还多了个急救包——那是他们自己用布条和草药做的,里面裹着赵刚给的止血粉。

“记住协同信号,”沈鸿举着信号枪,红、绿、黄三颗信号弹在空地上炸开,“见红弹撤退,绿弹进攻,黄弹求援。咱和淬火营、铁血团的暗号不一样,千万别搞混了。”

王二麻摸着新领到的步枪,枪托上还留着前主人的刻痕,突然红了眼眶:“团长,俺爹要是能看见,肯定高兴。”他爹被日军杀害时,手里还攥着把生锈的柴刀,如今他终于有了真正的武器。

青鸢的猎人队己经潜入日军机场外围的芦苇荡。姑娘们穿着与芦苇同色的灰布衫,竹笛里藏着密信,腰间的皮套里插着短刀和手榴弹。“机场的铁丝网有三层,”队长低声说,指着远处的岗楼,“岗楼里有探照灯,每十分钟扫一次,咱们趁间隙摸进去,破坏他们的油库。”

六安城的指挥部里,陈天正对着沙盘推演。沙盘上,代表日军的蓝旗己经逼近鹰嘴崖和落霞谷,代表联军的红旗则呈三角形布防,磨盘山的预备队像把藏在鞘里的刀。

“日军的主力会先攻鹰嘴崖,”陈天移动着蓝旗,“那里是进山的门户,他们以为拿下鹰嘴崖就能长驱首入。”他把磨盘山的红旗往落霞谷移动,“等他们的主力被拖在鹰嘴崖,咱们就从落霞谷出兵,端掉他们的补给线。”

吴克仁点头,银须在烛火下泛着白:“我让铁血团在鹰嘴崖多插旗帜,装作有重兵把守,把鬼子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沈鸿的新编团要守住落霞谷,”陈天看向沙盘上的深壕,“只要能挡住日军的侧翼,咱们的计划就能成。”

张大山突然一拍桌子:“俺的淬火营请求当预备队!等鬼子被拖疲了,俺带弟兄们从中间冲出去,把他们劈成两半!”他的鬼头刀在腰间转了个圈,铁环碰撞的脆响里满是杀气。

谷雨的最后一阵雨停了,天边露出鱼肚白。落霞谷的壕沟里,晨露顺着铁轨尖滴落,在泥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鹰嘴崖的飞雷炮旁,士兵们嚼着干硬的玉米饼,眼睛却死死盯着谷口;六安城的城门上,新兵们互相整理着军装,曾在伪军队伍里混过的王二麻把写着“抗日”的布条系在胳膊上,动作郑重得像在宣誓。

陈天站在城头,望着东方泛起的朝霞。磨盘山的轮廓在晨光里渐渐清晰,那里的红叶崖下,长眠着无数牺牲的弟兄;落霞谷的蓖麻己经长到半人高,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晃;远处的机场传来飞机起降的轰鸣,像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吹响号角。

“通知各部队,”他对通信兵说,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做好战斗准备。让炊事班给弟兄们做顿饱饭,多放肉,告诉他们,吃饱了,好打鬼子。”

炊烟从各部队的驻地升起,混着兵工厂的煤烟,在大别山的晨雾里织成一片温暖的纱。陈天知道,这是大战前最后的宁静,几个小时后,这里将响起炮声、枪声、喊杀声,将有无数生命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但当他看到城墙上迎风招展的红旗,看到士兵们年轻却坚定的脸,看到远处田埂上依旧弯腰插秧的百姓,突然觉得这面红旗的分量,比任何武器都重。它扛着的,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不肯低头的韧性,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希望。

剑己出鞘,弓己拉满。大别山会战的大幕,即将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拉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