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之黎阳一战曹操虽然赢了袁谭袁尚,但却遇到了这辈子都没料到的事。
本以为袁谭袁尚聚兵黎阳只需一战可灭,却没想到除了负伤跑不掉的,竟无一个袁兵肯弃械投降!
这让曹操嗅到了危险,以目前在河北将士中的负声望,若袁谭袁尚死太快了,其麾下将士岂不是直接就跑去归附刘备了?
辛辛苦苦灭了袁谭袁尚,其麾下将士全去为刘备效力?
一想到会有这种可能,曹操就恶心得吃不下饭。
念及此,曹操心头又闪过一丝狠意。
郭嘉察言观色,猜到了曹操的意图,遂进言道:“袁谭袁尚如今固守邺城,若是急攻则会使二人齐心坚守;若是缓攻,邺城定生内乱。不如先佯装向南征讨刘表,等待袁谭、袁尚生变。”
曹操目光深邃,郭嘉“佯装南征,静待其变”的策略显然戳中了曹操内心的忧虑,然而这个缓兵之计却让帐内诸将炸开了锅。
曹洪最是性急,急声反驳:“我军挟大胜之威,锐不可当,此时正该一鼓作气拿下邺城!岂有得胜反退、徒耗时日的道理?袁家小儿闻我等‘南征’,岂不会笑掉大牙,以为我怯战耶?”
夏侯渊也道:“子廉言之有理。邺城乃袁氏根基,如今袁谭、袁尚新败,士卒丧胆,城内人心惶惶,正是攻打的最佳时机!迟则生变。且我军远征至此,若空手而还,只恐损耗钱粮,挫伤锐气啊!”
夏侯敦抱拳接口道:“明公!末将请战!末将愿为先锋!郭军师之策虽佳,但延时费日。以我观之,袁谭袁尚竖子经历大败,早已肝胆俱裂,纵有坚城,也难挡我等精锐之兵!若待其喘息恢复,重整人心,反会失了良机!”
“正是此理!”素以勇猛精进闻名的乐进也接口道:“我军兵锋正盛,何惧邺城?彼辈新兵败卒,焉能死守?当趁其立足未稳,一鼓而下!我军北渡黄河,劳师动众,往返费时费力,岂不是本末倒置?”
向来稳健的徐晃也微微皱眉,似有疑虑:“军师,缓攻等其生乱,固然是用兵上策。然而眼下河北态势微妙。那刘备在幽州虎视眈眈,又散布流言,收拢人心。若我军久围邺城而不下,或主力南移,刘备趁虚而入,联结袁氏残部,则河北之事更难为矣。迟则恐生变量。”
一时间,张辽、于禁等人虽未直言,但都望向曹操,脸上亦是不解与求战之色。
郭嘉站在曹操身侧,面对众将几乎是一面倒的质疑和追问,只是保持沉寂,并不开口回答。
与荀彧荀攸等人献策不同,郭嘉献策不是基于计策好坏,而是基于曹操心头所想;与其说是献策,倒不如说是替曹操说一些曹操想说又不能说的话。
曹操依旧不言,而是细细的盯着地图。
良久,曹操忽然开口问道:“邺县田间的麦子,快熟了吧?”
众将顿时愣住,不知道曹操怎么忽然问麦子的事,长居河北的张郃开口道:“要等麦子完全成熟,得四月末至五月初,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割麦。”
曹操细眼微凛,道:“传孤军令,等次月麦熟,就督军割麦。再将俘获的袁兵伤卒放回,告诉袁兵伤卒,孤不是滥杀之人,若邺城将士肯投降,孤定会善待。为表诚意,孤会在城外劝降一月,若一个月后邺城将士依旧不肯投降,孤也不会为难。届时孤亦会与袁谭袁尚约定明年再战,以安邺城将士之心!”
5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