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296章 诸葛亮两全之计弥补携民渡江之憾(第1页)

第296章 诸葛亮两全之计弥补携民渡江之憾(第1页)

第296章诸葛亮两全之计,弥补携民渡江之憾(3更)

刘备闻言暗喜,表面不动声色:“军师计将安出?愿闻其详。”

沮授的目光投向了诸葛亮,呼吸也变得急促。

邺城不只有沮授的儿子,还有沮授的叔父、老母、弟弟等族人百馀,虽然口称“乱世之中,各有命数,不得强求”,但人非圣贤孰能无情,沮授内心也是极为忧心的。

“审配祖辈基业都在魏郡,亮料其必不愿粮尽之后弃城而逃,兼之郭图求援不成而邺城又孤立无援,故亮以为,审配定会再用旧谋。然而亮观审配之谋,颇为刚猛,以袁尚的胆气必不敢执行此策。审配若想执行此策,定会游说袁谭。”

诸葛亮如郭嘉预料般洞察了审配之谋,又提议道:

“主公可委派亲信之人速入邺城,谎称袁绍怜爱袁尚,故请主公相救。主公又念及与袁绍恩情,遂遣常山之兵南下邯郸接应。再劝袁尚托付审配剑印,而后亲率众将吏家眷撤往邯郸以壮邺城将吏死战之心。然而此策凶险,未必能成,前往邺城之人亦需智勇兼备德高望重。”

“我愿前往!”话音刚落,沮授的请愿便脱口而出!

沮授何等聪慧,自然明白诸葛亮口中两全之意:以刘备目前的军力民力,的确不适合与曹操正面争锋,但若只是派兵接应邺城众将吏家眷,刘备却有馀力;兼之救下邺城众将吏家眷后,刘备亦能在河北获得大量名望,足以弥补派兵接应所耗费的军力民力以及需要承担的风险。

“沮公义气,亮拜服!”诸葛亮向沮授深深作揖,跟聪明人谈事,不需要诸葛亮耗费太多的口舌。

随后,诸葛亮向刘备微微颔首,刘备会意,应诺后道:“沮公既愿亲往,我再调五十白毦精兵以助沮公。”

沮授心头感动不已。

看着刘备那温和的目光,听着刘备关切的话语,沮授作揖再拜:“若我不死,定报左将军大恩!”

刘备忙扶起沮授,道:“沮公不可再说这等不吉利的话,唯祝此去邺城,马到功成!”又吩咐陈到引沮授去挑选白毦精兵。

待陈到与沮授离开,刘备又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又向众人拱手道:“沮公今后若肯助我,皆赖诸位之功。”

众人皆笑,尽在不言中。

笑声过后,诸葛亮又肃容而道:“沮授去了邺城,亮料其定可将邺城众将吏家眷带出。然而带出家眷最是简单,掩护其抵达安全之地最是困难。若是袁尚及邺城将吏家眷都出了城,城内士民亦会惊惶而逃,沿途诸县官吏士民定也会闻讯添加。及至邯郸时,恐怕其众不会下于十万。”

刘备亦是凛然:“邺城到邯郸百馀里,袁尚若轻装简从,急急而奔,一夜便可抵邯郸,但携老弱家眷,日行不会超过二十里。而曹操击败审配后,快则一日便可追上。”

两年前曾将下邳之民带入涿县,个中辛苦,刘备深知;而沮授这番前往邺城,要面临的辛苦比刘备将下邳之民带入涿县时更甚。

尤其是曹操的追兵,会成为沮授面临的最大挑战。

诸葛亮又拱手道:“主公勿忧,亮会亲入常山统筹接应之兵。”

此番决定,诸葛亮并非是无的放矢。

刘备虽然文武众多,但能统筹十万人以上军民的,唯有诸葛亮一人能成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