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识的,诸葛亮想到了记忆中刘备携民渡江的往事。“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当时的诸葛亮,初出茅庐,尚未完全成长起来,面对这等险恶的困境,几无还手之力。
而今,事后诸葛亮磨砺数十年,在统筹十万以上的军民上已有了心得,一国丞相,统筹的何止十万人!
面对相似的困境时,诸葛亮亦想求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徜若能让邺城将吏家眷及添加的士民百姓脱离曹操的虎口,刘备在河北的声望将会超过袁氏。
而得了邺城的曹操,只能将邺城视为军事重心,而无法视为政治重心。
故而这次,诸葛亮得亲自走一趟常山!
刘备不愿过度劳累诸葛亮,心忧道:“士元亦在卢奴,何须军师亲往?军师在涿县已经够疲累了,再舟车劳顿,耗费心力,我于心不忍啊。”
诸葛亮拱手再拜:“主公心意,亮深感恩怀。然而此役关乎河北民心所向,士元虽智,但不通晓常山地理民情,更未统筹过十万流徙之众。非亮不可。”
若是旁人这样评价庞统,有自大且不失礼的嫌疑;诸葛亮评价庞统,没人敢说个不字。
两年半的时间,让刘备从一个自许都脱身仅有百馀健儿的流亡武将,一跃而成如今名震北方,坐拥幽州七郡以及中山、常山、上党,麾下内核文武数十人,聚兵马三万馀人,天子降诏加封都督幽并二州军事以彰其戍边之功的左将军。
就这履历,普天之下,谁来了都碰不了。
见诸葛亮坚持,刘备又转向田丰,道:“军师一人前往,我不放心。元皓亦知河北民情,仲治亦知邺城详情,可与军师同往。”
诸葛亮刚要开口,又被刘备抬手打断:“若军师不肯让元皓同行,我亦不肯让军师前往。于我而言,军师为诸事之重!”
这一幕,令田丰和辛评看得羡慕不已,心头皆在暗暗感慨:若袁公亦能如此,何至于今日?
“愿助军师!”
田丰、辛评纷纷拱手。
刘备的真挚和关怀,令诸葛亮感动不已,遂也不再坚持,拜道:“亮,谨遵主公之意。”
议定诸事后,刘备又急令人准备酒食,要亲自为诸葛亮及田丰、辛评践行;到了夜里,刘备又留诸葛亮同塌夜话到半夜,才堪堪入睡。
到了次日一早,刘备更是亲自将诸葛亮三人送至城门口,平地眺望不到人影后,又登上城楼眺望,直到诸葛亮三人的踪影消失在视线范围内。
“军师才二十啊!尚未娶妻,我竟让军师操劳如斯。”刘备又转向徐庶,道:“先前我派人给沔南名士黄承彦去了一封信,盛赞军师之才学、秉性、大志,以及军师倾慕其女月英才学。黄承彦只言其女年幼未言其他,元直可再回封家书,托令堂替我询问一番。”
今天晚了。就三更吧。欠两更,后面补上。抱歉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