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如同一石激浪,厅堂内顿时骚动更甚,代表们彼此交换着震惊与狂喜的眼神。
诸葛亮适时提高声量,压过嘈杂:“诸位稍安!宝物稀少,价高者得本是常理。若待其如寻常货物般上市易手,争抢之下,只怕价贵难当,诸位也未必都能如愿购得所需之数。”
扫视全场,诸葛亮将众人的急切与忧虑尽收眼底,这才推出内核方略:“为求公正有序,更求与诸位长久互惠共荣,左将军府特拟一策:凡欲持续购得蜀锦者,需预存其年购锦总值之钱粮,以为‘质钱’担保!此‘质钱’非购货款,仅为信誉凭证。若他日无意续购,‘质钱’将如数奉还,立契为证!”
厅内骤然一静,许多代表脸上的喜色瞬间被疑虑取代。
短暂的沉默后,一位年长代表终于捻须迟疑道:“军师将军!这‘质钱’数额不小…恕某直言,商路迢迢,战事难料,若…若蜀锦不能按期抵达,我等‘质钱’岂非悬置空中,徒增钱货两失之忧?”
诸葛亮早有所料,闻言嘴角浮起一丝成竹在胸的笑意:“此虑在情在理,亮亦深知。故今日全凭诸位自愿。然!”
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与一丝威压:“左将军府执掌独家商路与珍贵货源,所求者乃是稳定合作。今日若不愿签此互保契约,他日便无权再从左将军府渠道购取蜀锦!诸君或可另寻他途高价求购。然试问当今天下,群雄割据,险路重重,除左将军府之外,更有谁能大量、持续、安稳地将此‘寸锦寸金’自西川千里迢迢送至幽州?机会当前,取舍仅在一念!”
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内核信息无比清淅:货源稀缺,信道独家,主动权牢牢握在左将军府手中。
众人神色震动,陷入沉思。
诸葛亮见状,立刻抛出一枚至关重要的定心丸,将“质钱”的意义升华:“况且!诸位所存‘质钱’一旦入库,左将军即刻用以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广纳流民,解府库之困,安地方民生!此举稳物价,兴市场,更是在为诸君置于涿郡乃至九郡三国的田产根基添砖加瓦!早一日投入,则诸君名下产业早一日受益,更早一步锁定珍贵蜀锦,确保长久厚利!此乃三赢之局,诸君以为如何?”
言下之意:左将军府将“质钱”与自身产业根基、地方繁荣牢牢绑定,点明其本质是无息投入公共建设以反哺豪族自身!
话音方落,一位素以精明果决着称的豪族代表眼神陡然明亮,似已瞬间权衡透彻其中巨大长期利益。
未待众人反应,率先起身抱拳,声音洪亮而充满确信:“妙极!军师高瞻远瞩!此法既保公平,又通财货,促地方、惠吾业、稳货源,确乃长远互惠之道!某家愿签!认购百匹!首批质钱立时可取!为兴地方、得锦利,敢不效前驱之力!”
诸葛亮羽扇轻摇:“中山甄氏,果然慧眼。你既是第一个认购的,亮会在价格上再优惠两成。”
甄氏代表大喜:“谢军师!”
诸葛亮复又看向众人:“除甄氏外,前十认购者,皆可优惠一成。”
此人的带头和精要点拨,如同一剂催化剂,兼之诸葛亮的一成优惠,众人壑然开朗,疑虑冰释大半。
“军师谋国之深,某信服!认五十匹!”
“某也签!八十匹!”
“此法周全,某附议六十匹!”
厅堂之内,倾刻沸腾,蜀锦在河北本就有价无市,除了承担“商路不稳”的风险外,这是稳赚不赔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