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绣骨贞心 > 第六十七章 凤绣隐仁字(第1页)

第六十七章 凤绣隐仁字(第1页)

承瑾静静地听着太上皇后提及的孟氏,是先帝哲宗皇帝的废黜后位,当年因“符水事件”案被迁出内宫,在瑶华宫的道观里以法号冲真在那枯守了近二十载。

如今宫里暗流涌动,竟有人翻出这桩陈年旧案,连带着孟氏当年陪嫁的染坊都成了风口浪尖的由头。

承瑾前一日在紫宸殿偏厅,偶然听见几位朝臣窃议此事,说那染坊里私藏了与金朝往来的密信。

“太上皇后娘娘慎言。”承瑾的声音比刚才更低了些,鬓角的素银簪子随着垂首的动作轻颤,“孟皇后的旧事早已经尘埃落定,如今再次翻出来,只怕是有人想着要借故生事。”

“生事?这宫里哪一日不在生事。”太上皇后翻过一页经卷,泛黄的纸页发出轻微的脆响。

承瑾垂头敛目,担忧太上皇后嫌她说错话。

“当年孟氏被废,人人都说她用符水诅咒后宫嫔妃。”只见太上皇后的指尖划过经卷上“因果”二字,墨色的字迹被岁月浸得有些模糊,“可老身亲眼见过,那所谓的符水,是她为病中的福庆公主请来祈福的平安符。”

承瑾心口顿时一紧。

承瑾入龙德宫没多久,初次听闻太上皇后提这前朝旧事,今日这番话,竟像是积在心底多年的雪,终于借着这早秋的风簌簌落下。

“恕奴婢愚昧……”承瑾屈膝半步,目光落在太上皇后膝前的薄锦垫上,“可孟娘娘的染坊……”

“那染坊是她母家传下来的手艺。”太上皇后打断她,声音里添了几分冷意,“专染一种雨过天青色的绸缎,当年宫里的夏衣,十件里有八件是那染坊的料子。真可笑,如今倒成了通敌的罪证。”

窗外的风不知何时大了些,廊下的金菊被吹得东倒西歪,有几朵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碎金般的刺眼。

刘姑姑抬手拢了拢袖口,垂在身侧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掌心——那是龙德宫传信的暗号,提醒殿内人有人靠近。

承瑾眼角的余光瞥见廊下闪过一抹明黄色的衣角,心头猛地一跳。

赵桓正不徐不急地经过廊下信步走来。

“儿臣参见母后。”赵桓的声音从龙德宫门口传来,带着刻意放轻的脚步。

赵桓身上的明黄色龙袍绣着十二章纹,玄色的底子上用金线绣出日月星辰,走在铺着金砖的地面上,竟没发出半分声响。

太上皇后缓缓合上书卷,转过身时,脸上已看不出半分刚才的波澜。“皇帝来了,坐吧。”

太上皇后指了指身旁的梨花木椅,目光在他身上停了一瞬,“今日不忙政务?”

“处理得差不多了,过来看看母后。”赵桓说着,坐下时,明黄龙袍的下摆扫过椅边的香熏,一缕青烟被搅得散了形。

赵桓的视线不经意般扫过站在一旁的承瑾,“听说母后这两日总翻旧经卷,可是心绪不宁?”

这简直就是明知故问。

太上皇后端起刘姑姑递来的茶盏,青瓷的杯沿在她唇上碰了碰,抿了一小口润嘴道:“人老了,心绪不宁是难免的。”她接着又淡淡道,“倒是皇帝,这几日宫里不太平,你可也要多留些心。”

赵桓笑了笑,那笑容却没到眼底。“儿臣心里且有数,母后勿忧心。”他顿了顿,话锋转向承瑾,“听闻姜绣娘为福寿屏风添了几处巧思?”

承瑾愣了一下,垂首道:“不过是些雕虫小技,能入皇上和太上皇后娘娘的眼,是奴婢的福气。”

承瑾的后背沁出一层薄汗。

赵桓转过身时,目光落在廊下的黄菊上。“这菊花倒是开得好,让御花园的人多送些来,给母后解闷。”

太上皇后“嗯”了一声,语气听不出喜怒,“皇帝有心了。”

赵桓又坐了片刻,说了些无关痛痒的家常,便起身告辞。走到殿门口时,他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承瑾:“前些日子,母后说让姜绣娘去尚绣局掌事,朕觉着姜绣娘年龄尚小,还是先留在龙德宫,给母后绣些安神的绣品吧。”

承瑾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要将她彻底软禁在龙德宫?

“奴婢遵旨。”她叩首道,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石砖,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赵桓走后,殿里静得能听见香熏炉里的沉香燃尽的噼啪声。太上皇后重新拿起经卷,却半天没翻一页。

“刘姑姑。”她的声音轻飘飘的,“你说这蜘蛛,到底是在网福气,还是在网祸事?”

刘姑姑躬身道:“娘娘是菩萨心肠,看什么都是好的。”

太上皇后没再说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