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那些小妾侍女,最好低调一些。”
看到大哥目光严厉,卢岐道点头应下。
后方。
崔家的马车追赶上来,卢岐正道:“你先回去。”
他拦下崔家的马车。
“岐正见过世叔!”
崔姚海掀开帘子看了他一眼,“上来吧。”
“世叔。”
崔姚海道:“怎么?就为了靠上安平侯,你卢家舍得出一百万贯?”他言语间带着讥讽之意。
卢岐正也不辩解,“世叔如何看待书院一事?”
“我如何看不重要,你若真想之后,可以问问卢登荣。”
卢岐正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的坐在一旁。
见他不说话,崔姚海说道:“当初香皂一事,老夫就曾劝过你们,现在书院一事,老夫还是那句话。”
卢岐正拱手道:“多谢叔父指点。”
林凡的阳谋固然让人难以招架,但是只要他们能联起手来,谁又能奈何得了他们?
香皂的事,己经吃了一回亏。
亏一些钱对他们来说,无伤大雅,书院不是香皂,安平侯想让他们出钱出力建造书院培养读书人,反过头来对付他们自己,谁也不会上当。
心中有底,卢岐正踏实了不少。
接下来几日,长安出现了人手短缺的现象。
各家都在招募人手,给工钱,包吃住。
也不是什么人都要,为了避免百姓都去挖矿,没人种地,林凡刻意打了补丁,家中十六到三十六岁男丁超过两人的,才能允许一人采矿。
这么一来,本就人手不足,各家招募的人就更少了。
卢岐正得到消息后,首接飞鸽传书去了定州。
蔚州大水,流民遍地,朱耀锋征调粮食全力赈灾,这才没闹出乱子,如今那些难民正无处安置。
朱耀锋接到信一刻没有耽搁,首接派人前往蔚州。
然后,大量难民朝关内赶来。
按照卢家以前的做派,老幼妇孺绝不会要,这些人走不到晋州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去世,这次不一样,他卢家要做表率。
因此,当蔚州一万多名难民赶到关内,只折损了一百多人。
卢岐正调动资源,经由京兆府登记造册,再送往民部审验,花了三日,一万多难民全部获得了新的身份。
其他几家看到这样也行,纷纷从外地进口难民。
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天灾人祸。
那些地方官员,前脚为了如何处理难民大把大把薅头发,后脚就有人来告诉他,要接手这些难民,无一不对老恩师感激涕零。
拿下了陇右道白酒生意的郑家更绝。
由于突厥战败,部落内讧,郑家干起了进出口贸易,突厥人的要求很简单,管吃住就行,就这么简单的要求,郑家还真满足不了。
工钱肯定是要给的,不然被灞水查到,不仅白酒卖不成,矿也没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郑家搞了个分包制。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多少钱,把矿包出去,郑家按照工人数量出钱,至于钱到工人手里有多少,郑家不管,这样一来,灞水就是来查,也查不出问题。
就在他们摩拳擦掌,各显神通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林某人也在暗戳戳的想折子,大干他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