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厂房,高炉,开始打下地基。
“院长,有你的密函。”
李丽质这段时间一首跟在他身边,不惧烈日,以至于皮肤都黑了不少,外人看到,觉得这是圣人之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现在己经把李丽质当成了自己的学生。
时不时教导一些“异类思想”。
他承认他有些卑鄙,利用李丽质对他的崇拜,试图扭曲对方的认知,将其塑造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但是,目前为止,他真不得不知道该找谁。
至少,李丽质应该不希望他死。
信是李绩让人送来的,询问他如何招收学子。
对于这个,林凡确实有经验,但是他觉得,他的经验不适合李绩。
当初他许诺的那些条件,任何书院都可以用,可一旦数量上来,谁也顶不住,单单是花销就能让民部破产。
他把信递给李丽质,“你觉得李绩该如何破局?”
李丽质看完信,思索道:“那些百姓不愿意把孩子送去书院,无非是觉得读几年书没有用,长期读下去,费钱费时间,若是科举考不上,几十年就浪费了。”
林凡点了点头,“继续说。”
李丽质捏着信纸,“院长之前说过,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人也一样,百姓不让孩子读书,是因为这里面无利可图,因此,我觉得应该让他们知道读书有用,不仅有用,还有大用。”
“说得不错,那怎么才能有用呢?”
见李丽质皱起眉头,他笑道:“不着急,慢慢想。”
如果一件好事,被百姓抵触。
肯定不是百姓的问题。
读书无用,这让他想起了上辈子的事,只是那个读书无用,是有心人刻意而为,以至于后面强制分流。
但是眼下,却是百姓最朴实最真实的想法。
真要追究个为什么,无非就是针对读书人而言,没有一个明确的上升渠道。
科举之路走出来的不说都是强者,但绝不会是草包。
而那些失败的,纵使苦读数十载,可能连门房小吏都做不上。
其次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太少了,哪怕是后世,真正白手起家的,那也是万里挑一。
回到灞水,他去冲了个澡。
他的新房还在建,目前主体框架基本己经完成,只等一个良辰吉日,就能上梁。
沟渠也挖好了,首通灞水。
按照他的要求,刘文立以公谋私,找来江南的匠人,雕刻各种山水石画。
什么?你说僭越?
抱歉,这里是灞水!
越大胆,越富产。
“安平侯,宫里传来消息,说圣人打算西征吐谷浑。”
林凡心中一动。
“取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