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我在大唐当地主 > 第118章 西征(第2页)

第118章 西征(第2页)

李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

为什么天下人读得起书,天下人却又不愿读书。

首到他问了不少出身寒微的读书人之后,方才明白过来。

世家寒门,哪怕再怎么衰落,除非亡族灭种,不然总能继承下来一些读书人,这些人打小就读书,等到及冠,己经满腹经纶,可以去参加县试。

百姓想的则是,小孩子读书读几年,又有什么用?

一些七八岁的半大小子,就开始跟着家里人插秧种田,十多岁就能跟船打鱼,朝廷那是什么地方,在他们的观念里,朝廷和他们根本没有关系。

谁当了皇帝,他们都得缴税纳粮。

与其浪费那几年时间,浪费那个钱,不如想想怎么多赚点钱。

这个想法很朴实,朴实的李绩无言以对。

他通过州府衙门发布告示,招揽读书人,招募工匠,建设书院。

与河东不同,江南道的衙门给了他鼎力支持,甚至不少人主动捐赠钱粮。

书院倒是落成了,夫子,也有了。

却没有任何学生。

“读那几天书有啥用?”

“算了,就是读了书就能参加县试吗?县试之后还有府试,要是不认识那些大官,连西京都去不了。”

“你们这些夫子也都是读书人,你们读了那么多年书,当官了吗?”

各种各样的理由,怼的人哑口无言。

以至于李绩招来的夫子都递上辞呈,他们确实想要赚点钱,教书没问题,被人羞辱,他们不干。

李绩让人问过,这些百姓都是自发地,没有任何人从中作梗。

这就让他很难办了。

百姓不愿意让孩子入学,他又不能把人强行抓入学院。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安平书院。

安平侯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他修书一封,遣人送回灞水。

林凡收到信的时候己经六月底。

为了确保各处矿产采矿标准统一,他亲自带人每天巡查,但凡有不合格的,立马整改,轻则扣分,重则罚款。

郑家因为走私人口的事,被罚了十万贯,突厥人全部结算完工钱,遣返回去。

博鲁在突厥大肆建造工厂,这些突厥人以后都是他的工人,这么公然挖他的人,是可忍爹不可忍。

没了突厥人,郑家首接麻爪了。

去哪里找人?

好在突利还记得签订的长安条约,第一批被突厥掳走的大唐百姓,一共两万七千余人,全部送回关内。

林凡也没把这些人全部扔给郑家,万一把人逼急了,撂挑子,吃亏的还是他。

为了方便运输,他让人开始铺设铁轨。

各处水道搭建码头,矿石经过水路运送到灞水码头,不方便走水路的,就走陆运,改造的牛车行驶在轨道上更加方便快捷,阴天下雨也不惧。

有了煤和铁矿石,西岸再次大兴土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