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期间,每人面前一个士兵,三天时间,能吃饭,能睡觉,能上厕所,全程陪同无死角。
糊名法首接用上,按试卷编号誊写,再给阅卷考官看。
这样一来,第一次考试,基本能防止大部分的作弊了。
毕竟现在是刚开始考试,还没发展到,第一段有“狗”字,第二段有“屁”字,就能被录取的地步。
太学生自从被喊话后,也并不服输,想要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捍卫太学的形象和地位。
但许多学生混子却焦虑不己,以前吹竽都是合奏的,怎么这次要独奏了?这不是要命嘛!
到底是逃还是留?一时琢磨不透。
雒阳的太学院,在城南的开阳门外,距离三公府非常近。太尉府南边就是开阳门,往前再走就是太学了。
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以来,太学的学生一首在增加,尤其是梁太后时期,人数翻了几倍。
历史上的拓跋鲜卑、匈奴刘渊等,都是太学的好学生,间接对胡人的汉化有了比较大的影响。
在准备了十几天后,刘备也拉开了考试的帷幕,拉着朱儁和卢植,到了布置好的考场。
说是考场,其实是简陋的帐篷。由于第一次办考试,没有先例,没有设置,只能将就下了。
数万人,分布在太学内的房间,和外面的帐篷内,被赵云、张飞率军重重包围,全部看管了起来,给足了面子。
考试题分为三类:经义、策论和算术,诗赋被刘备强硬地废掉了。
刘备笑呵呵地看着左右,问哪位来抽试卷,朱儁自告奋勇,伸手到面前抽中了“甲”套试卷。
三人确认无误,由刘备下令,将考试试卷分发,考试完成后,可以到指定地点集中休息,不准离开,全部考试结束后,才能一起出去。
【经义三题】
题目1:“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求:结合三代礼制变革,论“变”与“守”的平衡。
题目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求:结合“民事不可缓也”,论述物质与教化的关系。
题目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求:对比君子与小人之辨,陈述朝堂议事之道。
【策论三题】
题目1:“问边防整饬策”
背景:北境鲜卑、西羌屡犯边,军费浩繁,士卒疲敝。
要求:论屯垦、军制、互市三策,何者为先?详述理由。
题目:“问荒年赈灾策”
背景2:今年兵祸、灾害不断,百姓易子而食,部分地方报灾迟缓,赈济不力。
要求:论“先赈后查”与“严防虚报”如何兼顾,附具体赈灾流程。
题目3:“问察举制得失策”
背景:近年童谣传诵:“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又有名士养望,以图征辟,无治民经验,而骤然身居高位。
要求:结合察举制和征辟制,陈述利弊得失,附改进之法。
【算术题】
刘备让郭嘉等人,把九章算术中的应用题,改换名头。比如鸡兔同笼,把鸡兔改为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问题改为应该征收多少田税。
你不是要做官吗?不至于连财税都看不懂吧?不至于连治下多少老幼青壮、鳏寡孤独,都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