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张鲁的确认后,简雍迅速写信给刘备,告诉他谈判的结果,和后续商议的处理流程。
之后与赵温一起愉快地出发,前往成都。
本次出使巴蜀,刘备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汉中。至于其他的明面目标,只是一种试探和态度确认,有当然好,没有也就没有了。
唯独汉中,如果能得手的话,将会对整个战略态势产生改变。
南下的路上,险关要塞,不断刷新简雍对蜀道难的理解程度。
本来觉得进汉中己经很不容易了,后面的阳平关、金牛道等险关要塞,让简雍再次体会到伐蜀之难,远在自己想象之上。
而且金牛道上,好像还在修筑险关要塞,似乎是要驻兵防守。
到了成都后,刘焉表现的态度是比较冷淡的。当年平定蜀地的时候,赵温的哥哥赵谦,曾经向刘备请命向益州用兵。
但是刘备由于重心不在巴蜀,便没有出兵巴蜀,只是让赵谦做搅屎棍干预了一下刘焉的进度。
赵谦当时说服了刘焉新任命的校尉贾龙,反手捅了刘焉一刀,致使刘焉又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平定了叛乱,最终坐稳了益州牧的位置。
如今事情才过去了两年,刘焉的伤口疤痕还是新的。这次赵温来蜀地,刘焉没杀他,只是担心雒阳朝廷的报复,想有好脸色是不可能的。
但是其他蜀地的豪强,却非常认可雒阳朝廷。他们并不想造反,也不想支持刘焉造反,只想维持着在蜀地的利益,这倒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
而且赵温本身就是成都人,在当地的声望还是比较高的,不论刘焉态度如何,本地的官员和士绅,基本上都是排队求见,希望从他嘴里得知刘备对蜀地的态度。
而大家不熟悉的简雍,却被许多人忽略,冷落到了一旁。
简雍根据刘备的嘱咐,先去拜访赵韪、王商等人,至于法正,却没有打听到,首到回雒阳的时候,才在路上见到。
连续多日的声色犬马生活后,简雍也逐渐摸清了蜀地的情况。
赵韪、王商等蜀地的人,目前的态度仍旧是不臣服,不造反,一个个的都想把持蜀地的政权,做个实打实的“土皇帝”。
至于益州牧刘焉,如果不是手中有一部分三辅逃难来的东州兵,恐怕早己经被他们架空了。
赵韪也是一个投机分子,在刘焉入蜀的时候,弃了太仓令的官职,回到了蜀地,帮助刘焉平定蜀地。
在刘焉诛杀蜀地豪强后,任岐、贾龙造反,赵韪协助刘焉平定了叛乱,并在后面逐渐成了,新的本地豪强势力的代言人,与刘焉手里的另一支力量东州兵,逐渐达成对峙的局面。
王商就是益州的所罗门之一,倒没什么特殊的。
如果要实现蜀地的大治,只怕要用严刑峻法,来打击当地豪强,才能逐步使政治恢复清明。
目前来看,各方势力勉强平衡下,刘焉还是能维持统治,但是他后面就不一定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赵温此次回到成都后,极大慰藉了思乡之情,一段时间内竟然不想再去奋斗了,只想在这里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