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想到头顶的刘焉,哪天不开心首接刀了自己,也是有可能的,于是又勉强提起精神,和刘焉开始周旋起来。
过了十多天后,得到刘焉的回复后,赵温迅速地邀请简雍,一起去拜见刘焉。
从气色上看,刘焉确实是身体不太好,面容枯槁,须发花白。
在一位青年的搀扶下勉强落座,整个人看起来虚弱无力,唯有偶尔露出的一缕精明,让人知道这个大汉宗室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或许是精力不足,在寒暄了两句后,刘焉首接说自己同意以汉中交换雒阳的子孙,这让赵谦大为意外。
简雍却并不稀奇,因为张鲁他母亲,可能就在屏风后面的内堂。一个打算投降的儿子,邀请母亲同去雒阳享福去,这也很正常吧!
刘焉对于两个儿子勾结韩遂、马腾被处死,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意外的神情。
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又或许是多名儿孙还是打动了他的恻隐,最终刘焉同意支持汉中的投降,但是要求封刘瑁为益州牧,继续统治蜀地。
赵谦代表刘备表示同意,并让刘焉上表给刘备,自己也修书一封,让雒阳做出决定后,再做打算。
双方达成一致后,赵谦和简雍继续在成都花天酒地,等候朝廷的任命下来。
等赵谦等人走后,刘焉顿时又提不起劲,被儿子刘瑁搀扶进入后堂,一位美妇人迅速迎上来,扶着刘焉躺在榻上。
这位刚刚陪在刘焉身边的青年,就是他的儿子刘瑁,而这位美妇人就是张鲁的母亲,
等刘焉安顿好之后,刘瑁忍不住问道:“父亲,汉中交给朝廷,巴蜀之地想要安枕,怕是难了,您为什么首接就答应了呢?”
刘焉眼里闪过一丝哀伤,自己抛弃家人,带着刘瑁只身来到蜀地,妄想找个好的埋骨地,凭借风水之力让后人发发发。
然而儿子刘瑁看起来并不像是能逆天的,才能平庸无奇,能不能顺利接任益州牧,都是个问号。
如今看来,他不仅平庸,也十分自私,对雒阳的兄弟子侄漠不关心。
自己换回子侄的做法,可能是这几年最正确的选择了,即使天下有变,儿孙也能继续活下去了。
喘了几口气后,刘焉有气无力地说:“我去年己经命人在金牛道修建关卡,那里地势险要,敌人就算百倍兵力,也无从施展,足以保蜀地平安。
况且,你兄弟子侄等家人都在雒阳,我能临死前见他们一面,也算瞑目了。”
说完便闭上眼睛,让欲言又止的刘瑁,顿时难受起来,最后起身离去。
等刘瑁离去后,刘焉没有睁开眼,却对着身边的妇人说:“我死之后,你就回去吧!你的儿子封侯,子孙富贵绵延,你去了也可以享几年清福了。”
妇人笑了笑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一生与鬼神打交道,要是去了雒阳,只怕不是他们的福气。留在这里,也能叶落归根,又有什么挂念的。”
刘焉点点头,也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