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对手中,无疑曹孟德是排在首位的,这一点,刘备再三对张飞叮嘱。
哪怕在局部战役稍微失利都不要紧,绝不能让曹操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甘宁未来在练出水军后,第一个用兵对象就是曹操。
张飞在驻守淮西的同时,也要招纳水军人才,尝试水陆联合的作战方式。
关羽会前往颍川,打开进攻南阳的局面。这个东汉的第一大郡,虽然被黄巾摧残了数遍,仍然是数一数二的富庶,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至于阎忠,刘备打算让他驻守关中,重建长安城,与雒阳并重。
定都长安的最大优点是山河形胜,东向而制天下,但是关中己经撑不起天下了,单单一个吃饭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如果定都长安,人口暴增之下,漕运必定满足不了。即便是隋唐修正了漕运,皇帝和百官依然多次逃荒到雒阳。
为了平衡关中和关东的政治力量,长安有必要再次经营起来,也给予都城的待遇,定期去住一段时间。
酒酣之时,阎忠却再次问了立储的问题:“陛下虽然春秋鼎盛,但是储君事关国本,文武百官绝不会止步于‘密诏立储’,一旦再次有人提及,必定还会掀起波浪,还请陛下早做打算。”
这话也就阎忠敢提、能提,其他人基本遇到这个话题,都是躲得远远的,连贾诩遇到了都装鸵鸟。
刘备也明白了阎忠的意思,举杯与他再饮,却不再提这个话题。
自古及今,君臣相得是少数,在权利的争锋上,血雨腥风不断。而由此引发的王朝迭代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皇权凭借天然的优势,在满清时候达到了专治的巅峰。但皇帝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仍然有各种掣肘,让皇权始终存在非常大的触及不到区域。
毕竟皇帝能掀桌子,却不能一首掀桌子,真逼急了,被揍一顿也是有可能的。
刘备在军权和财权的支撑下,己经稳定了朝政,如今想要的就是野蛮扩张。让新的利益集团不断膨胀,让天下的百姓吃饭、读书的条件更好一点。
等到可用的人足够多了,有更多的可选项了,才能开始逐步清洗朝堂,实现自己想要的局面。
李儒曾经发现了很多的中央和地方官员问题,刘备选择的都是搁置,毕竟关东大地战火连天,还没到收拾这帮人的时候。
后来贾诩提点了他几句,李儒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把各个问题都立了预案,分类存好证据和卷宗。
同时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军事上,在情报刺探、间谍发展、官员策反,甚至刺杀关键人物上,都开始进行发力,辅助统一大业的推进。
这也是一个政权发展的历程,先统一,再励精图治几十年,发展到当前生产力的极限后,开始不断的内卷,甚至争夺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