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结束,数百名天子门生出殿门。
李春芳大袖飘摇,一派隽逸,张居正步伐端正,自有威仪,王世贞容貌俊美,行走间当得风流倜傥。
天下举子之英才,一时俊彦。
人群中唯阎赴骨节粗大,手腕颈项多有刀疤,绫罗绸缎中突兀行走,似鸡立鹤群。
母亲亲手缝制符合殿试礼制的粗布衣衫浆洗的褪色晦暗,一领褪色蓝布直裰,膝盖处磨得透亮。
浑身上下无不透露寒酸二字,引来不少贡生眉头紧皱,不经意避开阎赴。
一连等了三日,内阁阅卷,公议,最终呈交皇帝,终于要到了放榜的时辰。
三月十八,天色透寒。
尚未破晓,阎赴早早起身,取了母亲烙的油饼,要了一碗羊杂汤,就着炉子热来吃了。
或是饼子放的久了些,便是天气寒冷,也带了几分馊味。
阎赴不嫌弃,母亲做这般吃食哪怕坏了,他也舍不得丢弃。。
大口咀嚼干硬饼子,就着羊杂汤顺下去,身边几名贡生直呼晦气。
天子之殿试,这般姿态,岂不是辱没盛世大明之威!
阎赴不在意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穷人家的孩子第一要务是吃饱,肚子里有东西,身上也不觉冷,才能读书学习。
这些大老爷是不懂的。
吃饱喝足,阎赴开始取出书来,静静点评、客栈在长安门不远,王世贞,张居正,杨继盛,胡正荣,戚继光,李鸷等也汇聚于此,纷纷翘首以盼。
按规矩,今日便是传胪大典的日子,即谓之曰放榜。
是否金榜题名,只看此日。
王世贞家境殷实,自要了几份菜肴酒水,绸衫泛着光采。
戚继光出身将门,衣服并不显眼,只中规中矩,着殿试礼制士子服饰,顾盼之间,沉稳从容。
李鸷显得有些洒脱不拘,他自十二岁便写书驳斥孔孟,虽有些期待,也算不上紧张,只松松散散靠在桌案上,等着传令他们前去接榜。
张居正,杨继盛姿容端正,礼制衣衫一丝不苟,算不得华贵,也称得体面。
眼下张居正手捧一卷《孟子》,天下策论诸如其宗,他每读一次,便觉一新,他眼见到角落里从容不迫的魁梧身影,生出几分好奇。
阎赴此人也在看书,但是同时也在点评。
阎赴看《汉书》。
读史书?张居正对阎赴愈发来了兴致,捧着书假装阅读,凑到阎赴身侧。
张居正好奇看着阎赴对于《汉书》点评。
「汉武晚年弊政策论」
「其一,民生凋敝:昭帝纪称,户口减半,关东流民二百万」
「盖因匈奴南越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修建章宫,巡游封禅,盐铁官营,算缗告缗,富不予百姓」
「其一,暂缓北征,废算缗告缗,藏富于民,盐铁官营,可变革公私合营,以平民官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