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 > 第243章 新的产品和技术(第3页)

第243章 新的产品和技术(第3页)

德国的五轴加工中心。

瑞士的超精密磨床。

美国的真空热处理炉。

这七百七十三万,瞬间,就变得像是一捧水,泼进了沙漠。

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巨大的资金缺口,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心头。

他合上了账本。

“我知道了,王会计,辛苦了。”

他的声音,很平静。

王会计却从他那过于平静的表情里,读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她扶了扶老花镜,有些迟疑地问道。

“小徐厂长,你是不是又有什么大计划了?”

徐牧野看了她一眼,没有直接回答。

他只是笑了笑。

“先让大家,把这个月过得舒心一点吧。”

离开财务科。

徐牧野直接去了技术科。

他把蒋行川,还有科里几个最顶尖的技术骨干,全都叫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的门,被关上了。

徐牧野没有多余的寒暄。

他将自己熬夜画出来的几张草图,摊在了会议桌上。

“师傅,各位。”

“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草图画得很潦草,用的是铅笔。

但上面的每一个结构,每一处细节,都精准得,像是用电脑绘制出来的一样。

蒋行川第一个,拿起了图纸。

他只看了一眼。

瞳孔,就猛地一缩。

林工,你来看看。

蒋行川到底还是搞汽修出身的,虽然这几年恶补了很多汽配生产方面的知识,还是感到力不从心。

倒是去年,也就是88年下半年招进厂的这批工程师,有几位还在合资厂干过,有见识有经验,有技术。

尤其是这位林胡杨林工,三十五岁十年前就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就进了国内的第一家合资车厂,后来一直都在技术的第一线。

也就是去年家里出了些变故,才辞职赋闲在家,徐牧野是凭着前生的记忆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来。

当然也是因为林胡杨就是海阳本地人,能就近照顾年迈的母亲,这才近水楼台先得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