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李浩轩的电话,李浩然开始思考这个草莓项目的社会效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李浩然目前还不是一个地方的主官,但他作为县委副书记,己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能够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的。
草莓产业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按照【商业先知】的预测,肯定是会赚钱的,而且是可以做大做强的。
在保证了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李浩然就必须思考这个项目能够带来什么社会效益,能够带动多少老百姓增加收入。
之前的青梅产业,效益非常不错,在全县流转了近五万亩土地和坡地,解放了数千名困在土地上刨食的农民,让他们能够外出务工、就近务工或者打零工,甚至是提前退休。
草莓产业虽然比不上青梅产业的规模,但是亩均产值比青梅高很多,能够解决的就业岗位也很多。
所以,李浩轩的草莓产业虽然只规划了三千亩,但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经济效益方面,有机草莓的亩均产值可超过八万元一年,最高的甚至能达到十几万元。
三千亩有机草莓,那就是两亿多的产值。
如果对草莓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收到的经济效益则会更高。
草莓比较娇嫩,容易碰坏,目前虽然己经有机械化种植、管理和采摘技术,但李浩然觉得没有必要升级这类科技。
不仅是因为这些科技设备比较昂贵,而且,如果大量使用了科技设备,农村里面大量闲置的农民,就缺少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这些农民的年龄,或许刚刚满六十岁,外出务工也没有正规单位能用,只能打零工。
既然是打零工,为什么不在家门口打,要背井离乡跑到外地去打零工呢?
所以李浩然建议李浩轩,发展草莓产业时,还是要保留一定的人力岗位。
按照五亩地一个人工来计算,三千亩草莓基地,至少能够解决600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而且这600人,基本上都是半老不老的老年人,属于那种刚到退休年龄,但身体还很不错,还闲不下来的人群。
再说了,农民没有强有力的社保,哪有什么退休年龄?
至于说买了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那种,花六七万买保险,每个月才五六百块钱,能保障啥?
连吃饭都不够,不干点活都会饿死。
而且人上了年纪,总会病病痛痛的,对于部分农民来说,这五六百块钱,来吃药都不够,还吃什么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