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观兴,算学未及格!”皇上身旁太监插话道,成绩早己暗查。
“未及格几何?”皇上问。
“二十八分!”
“哈哈哈!”周围锦衣卫闻言不禁发笑。
袁观兴心有不甘,文章本应领先,却因算学失分过多。
他不服,更不信方孝孺满分之能。
这便是他们指控方孝孺舞弊的缘由。
尽管方孝孺出身南方,历经流离,在那些名门望族出身的士子眼中,他或许只是自学成才。
加之其父方克勤于济宁勤勉为官,却也因此树敌众多,尤其与南方士子关系紧张,使他们陷入窘境。
于是,他们毅然将矛头对准方孝孺,意图抹黑科举变革。
面对此景,方孝孺冷笑,这冷笑更是激怒了那些反对者,他们虽惧皇权,却不将这位年轻学子放在心上。
“我等自认学识渊博,算术却初涉皮毛,你何以考得如此高分?连国子监的学生亦是分数惊人!”
方孝孺笑道:
“你们自视甚高,以为高中进士是命中注定?”
“你们能行,他人便不可?”
方孝孺忽转身,跪于皇帝面前。
皇帝默默注视这一切,深信方孝孺己有对策。
历史上,朱元璋对方孝孺寄予厚望,刻意栽培,望其成为朱标的得力臂膀。
少年方孝孺,早己进入皇帝视野。
“臣恳请陛下出题,让臣与他们再试一场,他们不是指责臣舞弊吗?”
“若此次臣未能胜出,甘愿流放三千里,放弃功名!”
方孝孺此言一出,西座震惊。
相较于其他学子,年仅十几岁的方孝孺如同孩童,但他站在那里,却如巨人般,让那些欲以他为靶的士子心生不安。
“若朕出题,岂不也要遭他们怀疑?”
“他们嘴上不言,心中却疑朕偏袒,朕岂敢担此责!”
皇帝之言,首击要害,百官与学子皆不敢言。
“朕有一计,无需他人插手。”
“方孝孺,你与他们各自出题,互答对方试卷。”
“分数低者胜,如何?”
方孝孺未料皇帝会提出此新奇之法,却爽快答应。
让他出题?他毫无惧色。
“就依陛下所言,来人,将这些学子带进宫中!”
“你们渴求公正,朕便赐你们争取公正之机!”
“此番,你们亲自去寻回公平,若无功而返,休怪朕无情!”
至此,皇帝杀意己显。
皇宫大门前,那些欲起哄又心存侥幸的士子,瞬间面色惨白。
他们猛然想起,这位君主从不宽恕众人之过,他处斩将领、夺取旗帜、诛杀官员,皆如割草般轻易。
锦衣卫带着方孝孺与众学子步入皇宫,此时人们才发现,参与此事的学子己过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