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试卷己备!”
仅两时辰,学子完成出题。
方孝儒虽迟动笔,但出题迅速,胸有成竹。
他抬头笑对皇帝:“陛下,臣出题完毕,且备有标准答案,请审阅。”
出题之余,连答案亦备?
此风格似陈数,皇帝闻之,更加赏识方孝儒,正如陈数所评,确是读书之才。
学子们闻方孝儒备有答案,羞愤交加,自觉在皇上面前失颜。
但转念一想,稍后便能胜他,心中又喜,何必与即将落败之人计较?
两份试卷呈皇帝前,方孝儒之卷无需印刷分发,而他出题之卷则需印制百余份,分予众人。
“备桌椅,令其于日光下作答!”
“下令,命几位大臣随锦衣卫押送试卷至印刷处!”
皇帝誓要将此事办得滴水不漏,整个流程均有重臣监督。
汪广洋等御史,以及胡惟庸等中书省官员被选中参与。
皇帝依据淮西、江西、浙东等地域派系,挑选公正官员同行。
不久,露天考场己就绪,油墨尚新的试卷被锦衣卫恭敬呈至皇帝面前。
“众卿家,对此安排可还满意?”
皇帝再问,随行官员皆恭敬回答:“陛下,安排得天衣无缝。”
“甚好!接下来,就看他们的真本事了!”
“分发试卷!”
“考试时间,一个时辰!”
方孝儒所拟试卷分发至每位考生,众人浏览后,面露喜色,以为不难。
相互对视,信心倍增。
方孝儒接过对手的试卷,微微皱眉,略作思考后,提笔作答。
此景,令在场官员与皇帝也略感紧张。
但这紧张气氛,很快便消散无踪。
那些起初认为方孝儒试卷简单的考生,迅速陷入诸如牛吃草、鸡兔同笼、几何及深奥数学难题中。
这些题目,初看似易,实则难以捉摸。
算学,极需天赋。
文章做得好,算学未必精通。
然而算学入科举,不过一年光景。
他们无暇刷题,更难以建立扎实的逻辑体系。
方孝儒所出之题,看似平易,实则暗藏深奥数学难题,即便是后世未经专门训练的学生,也难以攻克,更别提这些学业之辈。
此刻,方孝儒的神色逐渐放松。
他初时皱眉,并非因题太难,而是太弱。
算学不佳者,连复述师长之言亦显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