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两京旧札晋江 > 第175章(第1页)

第175章(第1页)

“什么意思?”穆长青一愣。

“柳家走私的事情我比你早知道。五爷有很多漕帮的兄弟以前就在柳家的海船上做活,认识很多海商和走私贩子。海商有些东西市舶司那边不给过货,他们又带不回去,便通常会找当地的走私贩子合作。因着没有过市舶司收税,这些海货往往会比正常市场上的价格便宜许多,常在黑市流通。

“走私这种东西,只要不是盐铁,不被查着,也没多大事儿。但一旦被抓住把柄,找到谁是货主谁是买主卖主,朝廷衙门追究起来,那事情可就不小了。柳家那么大一艘海船,多少人指望着他们吃饭。如今一停运,他们没有别的出路,不就只能走条路了吗?

“原先五爷告诉我,柳家落败却挥霍无度,那些钱财大有可能是贩卖或者典当走私货物所得,让我顺着这个方向查。我想着,若是与那些被逼得走投无之人有关,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计较柳家,不管他们。可你方才说,与柳家勾结之人就是当初那帮贩私盐的。呵,还真是新仇旧恨聚一窝,一起端了算了。”

第141章

穆长青去秋露那儿买下了那颗南珠与当契,秋露只夸他孝顺并未察觉其他。

穆宜华将南珠送到五爷那儿,五爷竟是一眼便看出来是哪路货色:“这南珠晶莹剔透,微泛紫光,多为爪哇国产出。柳岚老爷还在时,柳家的海船北走高丽日本,南走爪哇柔佛金洲,这紫珠乃柳家独有,他人难以取得。”

穆宜华冷笑:“这紫珠光泽饱满实属难得,柳家留为自用想必是要传家,不承想竟被那柳昌邑拿去喝花酒。这柳家……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长青说得那个私盐贩子我和弟兄们也去查了。”五爷默了一下,“老熟人。”

穆宜华眼睛一亮:“以前有过交集?”

五爷哼了一声:“不若说是过节。那些私盐贩子有个头目叫李默,以前做过海盗,别说海商了,沿海渔民只是捕捕鱼也多受其扰,行收保费,殴打良民,强抢民女,什么事儿都干过。那会儿我们还在柳家的海船上做工,与他们起过冲突,险些闹出人命来。他们看我们不是好欺负的,便也换了地方。原先他也只是带着手底下的人卖卖海外的珠宝首饰什么的,不承想如今竟还贩私盐,真是嫌自己命大。不过他既然也不在乎自己的性命,我们倒也可以帮他一把。”

穆宜华若有所思:“长青不止一次看见那个小五与李默交易,你说他们那儿……有没有交易的账簿?”

五爷点头:“只要是做生意的,即便是走私也必定会有。这件事交给我去办,我去把李默的账簿拿来。”

穆宜华见五爷信誓旦旦倒还奇怪起来:“怎么拿?”

五爷笑了笑:“打一顿抢过来不就好了,难不成他一个走私犯还敢报官?”

穆宜华照着穆长青提供的当铺名单,一家家地将柳家所有的当契都买了回来。小到香料,大到金饰什么都有,共计两千四百五十一两银子。

穆宜华将最后一张当契收进袖中,走出当铺,远远地看见黄知府一脸愁容地从旁边米铺走出来,无奈摇头叹气,抬抬手示意去下一家。不一会儿又从下一家出来,仍旧是愁眉苦脸的。

穆宜华按捺不住,起身过去行礼。

黄知府见着她一脸惊讶,连忙寒暄:“哎哟穆娘子身体可好些了?听闻左翰林已然启程,您若是有什么不便之处,大可说与在下听。”

穆宜华笑笑:“黄知府明察秋毫,赏罚分明,妾身如今身体也已痊愈,书局经营也已步入正轨,并无任何不便之处。倒是知府大人面有难色,可是遇上了什么事?”

黄知府闻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此事事关军务,本不应该同穆娘子道明,不过想来左翰林对您应当也不避讳什么……”

穆宜华听见这话,面上一热。左衷忻那一出英雄救美,竟是让明州城的人都误会了他们的关系。可……真的是误会吗?

“金军在战事上屡屡挫败,与襄王殿下积怨已久,前些日子那个完颜宗息放出狠话挑衅殿下,言语间还带上了那位被俘虏的襄王妃,说什么襄王妃人尽可夫已为其产下一子……你说殿下如何能忍得了这般屈辱?

“如今襄阳府是南北防线最后一道关口,此地必有一战。左翰林先前已吩咐我购买粮草已充后备,近几日我走访明州各县大米铺,粮食远远不够。除却城中百姓所食、赋税等,余粮加起来的不过二十万石。可今年是丰年,如何只有这么一点?”

穆宜华蹙了蹙眉,问道:“历年储粮呢?又有多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