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觉得再待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反而每天都要额外花销食宿,所以早早回去了。
轧钢厂没有选择离开,虽然人少了,但是依旧坚持来外贸大会。
副厂长还特别说了,现在不忙,可以让关蓓到处走走,但关蓓想了想还是选择留在了轧钢厂这里。
毕竟留在这里还能蹭着这个翻译小哥再多学两天英文,至于好好看看首都这件事情,还是等过两天齐成瑾清闲下来,两人一起行动比较好。
有了大订单兜底,销售科的几人在说话时也松散了许多,虽然每天都来外贸大会打卡,但是并不强求所有人都留守在摊位前。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两人在摊位守着,剩下几个人都可以去周围看看,毕竟会上卖东西的还挺多的。
尤其是最近开始有厂子陆陆续续离开,有些厂子会觉得样品不好带回去,就会简单低价处理掉。
关蓓就在这个时候捡漏买了几双鞋,基本上家里人一人一双,不用票不说,质量还很好。
除此之外,关蓓还买了两团毛线,这是西北一个制衣厂处理的样品,这两团毛线还是很抢手的,也就是关蓓去的凑巧,正好买到了。
而且这个制衣厂在今年的外贸大会上也算是一鸣惊人了。
西北那边的厂子很少,政府为了促进效益,扩大工作岗位想尽办法支持,折腾了几年之后,终于搞出来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制衣厂。
最初主要是生产经常穿的衣服,但是厂里的效益不太好。
后来厂领导改革创新,着眼于当地的特色,又专门去研究院请了技术员之后,才终于从普通的制衣厂,变成一个以售卖毛衣为特色的厂子。
西北冬天寒冷,毛衣的保暖性不错,所以厂子很快就打出了名气。
这次来外贸会本来也没想着促成外贸订单,主要是让全国各地认识认识,他们这里可以买毛衣,是全国独一份。
结果没想到在外贸会上收到了一个外国的大订单,再加上外贸会开始之前,那个制衣厂的销售就和许多地方谈妥了几批货物。
担心货物太多,之后交货不及时,所以外贸会开始没几天,这家制衣厂就准备回去开工了。
处理毛线的时候,关蓓正巧在附近,顺带将毛线捡漏了。
那些毛线数量并不多,据说是厂子为了备不时之需带上的,比如用现场织毛衣的方式,来吸引人流,结果没想到,竟然早早超额完成目标。
这两团毛线也没有带回去的必要,索性就地处理掉。
制衣厂的人还给关蓓留下了两个织针,教会了关蓓织毛衣的方法。
织毛衣的话,那团毛线是不够的,关蓓索性改成织围巾,差不多可以织出来两条,她和齐成瑾正好一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