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明,都因一纸选妃诏书而陷入一种近乎癫狂的幻想与躁动之时。
真正的顶级玩家们,却在他们那高墙深院的府邸之内,进行着权衡与算计。
中山王府,乃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之后人的府邸。
深夜,书房之内。
这里没有焚香品茗的雅致,墙上挂着的不是名家字画,而是一幅巨大的、标注着九边军镇的大明疆域图。
这里的气氛,没有外界半分的狂热,只有一种如同大战前夕、军帐议事般的肃杀与沉静。
徐达之子,袭爵魏国公的徐辉祖,正襟危坐于主位。
下方,是徐家最核心的几位族人。
“都说说吧,对此次皇太孙选妃,有何看法?”
徐辉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重量。
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是分析自家女儿、侄女入选的可能性。
“够了。”
徐辉祖声音一沉,止住了所有议论。
他那双酷似其父的虎目,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字一顿地,为这次家族会议,定下了唯一的战略基调:“此事,非同小可。能不能选上,关乎的不是多一份富贵,少一份恩宠。”
“此战,我们徐家,必须有人入主东宫!”
“这不是为了更进一步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保住我徐家满门的赫赫荣光,更是为了保住你我项上的人头,为了保住这满府上下的性命!”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一位尚显年轻的家族子弟,忍不住开口,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大哥,此言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我徐家乃开国第一功臣,与国同休。再者,陛下他不是一向最忌惮、最打压外戚吗?我们徐家的功劳己经高得不能再高了,陛下又怎会同意我们徐家的人,入主东宫,成为未来的国母?”
“呵呵”徐辉祖发出了一声充满了洞察力的冷笑。
“此一时,彼一时也!”
他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疆域图前,用手指,重重地点了点地图上那些代表着藩王封地的位置,尤其是北平的燕字。
“你们看清楚!为诸王选妃,是防!皇上怕他们与勋贵联手,内外勾结!所以,王妃的家世,越低越好!”
“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为皇太孙选妃,是扶!皇上怕的是太孙殿下他根基不稳,压不住阵脚!所以,太孙妃的家世,必须越高越好,越强越好!”
他转过身,眼中精光西射,为这些只看到表象的族人,剖析着那最深层、最真实的帝王心术!
“太孙殿下以雷霆之势回归,虽己正位东宫,然其年岁尚轻,在朝中根基未深!而诸王势大,在外拥兵自重,虎视眈眈!这个时候,皇上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一个足够强大、足够忠诚的外戚,来作为太孙殿下最坚实的后盾!”
“这个外戚,要能为太孙殿下平衡朝堂,要能为太孙殿下震慑诸王!要在他百年之后,成为支撑太孙坐稳江山的、最重要的一根梁柱!”
徐辉祖的目光扫过众人,掷地有声地,得出了最终的结论:“所以,这一次选妃,皇上不仅不会打压我们这些开国勋贵,反而会暗中鼓励、甚至乐见我们这些顶级豪门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