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南京城,早己陷入了最深沉的寂静,连更夫的梆子声都仿佛被这无边的夜色吞没,显得遥远而虚无。
但书房之内,依旧灯火通明。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陈年书卷的墨香与烛火燃烧时特有的蜡香。
烛芯偶尔爆出一声轻微的“噼啪”声,是这死寂空间里唯一的声音,每一次跳动,都像是在叩问着人心。
朱雄英并没有休息,他甚至没有看书。
只是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那沉沉的、如同墨汁般化不开的夜色,似乎在安静地,等待着什么。
他己经这样,等了整整一个时辰。
烛火摇曳,将他年轻而坚毅的侧影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孤高。
他的思绪,早己飘回了白天的朝堂。
他想到了户部尚书赵勉那张几乎要哭出来的老脸,国库空虚,连抚恤边关阵亡将士的银子都捉襟见肘。
他又想到了南方传来的灾情奏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嗷嗷待哺。
而朝中那些饱食终日、位高权重的所谓栋梁,除了相互攻讦,竟无一人能拿出真正的解决之道!
常规的道路?
朱雄英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常规的道路,就是眼睁睁看着他大明的江山,被这些社鼠国蠹从内部一点点啃噬,最终在无尽的扯皮与等待中,慢慢沉沦!
不!
他朱雄英,绝不允许!
既然常规的路走不通,那孤,就为大明,杀出一条血路!
心腹太监陈芜,侍立在一旁,连呼吸都放得极轻,他能感受到这位年轻殿下身上散发出的、令人心悸的威压,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打扰。
终于,一阵急促却又被刻意压抑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一个高大、精悍的身影,步履匆匆地,赶到了书房门口。
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他一进书房,看到那个背对着他、临窗而立的年轻身影,便立刻单膝跪地,沉声请罪:“臣来迟,还望殿下恕罪!”
他今夜本是在北镇抚司,亲自审问几个案犯,却在半路,接到了来自东宫的、最高等级的紧急传召,便立刻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朱雄英缓缓转过身。
他脸上没有丝毫的怪罪之意,只是平静地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
“无妨。这么晚了,还劳烦蒋指挥使亲自跑一趟。”
“孤找你来,是有一件急事,要你,连夜去办。”
蒋瓛站起身,恭敬地垂手侍立:“请殿下吩咐,臣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