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帝时期——
“原来这便是朱元璋创业垂统的经过。
刘恒眼中精光一闪,“启儿,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他又考教起刘启来。
刘启挠了挠脑袋,有些猝不及防:
“额——,朱元璋他、他很厉害?”
刘恒眼睛一眯:“具体点!”
刘启来回看了看,组织起语言来:
“以布衣取天下,极为不凡。”
听得这话,刘恒扶额长叹:
“哎,重点不是这个。”
“你又不用去打天下,朱元璋开国后的理政措施,才是你需要重点研究的。”
刘启面露恍然,下拜道:“请父皇教我。”
刘恒满意地笑了笑,说道:
“观此人治国之术,有个极为明显的特点,以己推人。”
“他本人能力极强,能废丞相而自任之,处理好国事,这是他操弄百官如同泥塑的底气。”
“可他到底有没有想过,子孙如果能力不足,没有他这么深厚的威望时,该如何是好?”
“君王与臣子间的关系,不该如此。肆意杀戮,看似解决了一时之患,却彻底损害了政治传统,遗害无穷。”
“把国家视作私产,唉,真能如此简单,也轮不到他了。
刘启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脑中不知不觉比较起朱元璋和自己的父皇,他想到:
“父皇治政,从来不掀波弄澜,弄出很大的动静。”
“但想办的事,都能顺势而定;想处理的大臣,也都心服口服,额,至少在世人看来都是有理有据。”
“这样看来,还是父皇更胜一筹。”
看着刘启若有所得的样子,刘恒微微一笑,又继续说道:
“朱元璋的风格,还有一点极为显著,自信乃至于到了自大的程度。”
“大包大揽,想要凭自己的一世之政,杜绝所有的弊病,因此做得很是死板,什么都想管。”
说着,他摇了摇头:
“岂不闻时过境迁,万世皆易。还是黄老之术好啊,顺应自然,少妄为之,治政自成。”
——东汉,光武时期,洛阳城——
刘秀玄学本能发作,紧紧盯着朱元璋的画像,口中喃喃:
“面为五脏之华,五官为五行之表。”
“从一个人的面相,便可知此人的运命。”
“眉长于眼而有势,高而略弯,色泽黑亮,这是龙眉!”
“眼大且细,眼头圆形,眼尾细长,单皮,眼眸黑白分明,澄清明澈,好一双龙眼!”
“鼻子修长、方正、挺首丰满,鼻梁高耸,准头圆润,鼻翼丰厚宽大,山根高耸且径首连通印堂,龙鼻是也!”
“地阁方圆,突出且较长,微微向前弯曲;耳似老牛,大而灵敏,耳廓分明,上端较尖,形似龙角。
“整个一张脸,从上到下,由里而外,俱是飞龙在天之像——”
越看越不得了,刘秀啧啧称奇:
“只怕单凭这张脸,便会有不少人纳头就拜,甘愿供其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