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天幕属于大脑的哪个位置 > 第125章 无能狂怒(第2页)

第125章 无能狂怒(第2页)

淮军为了家乡考虑,连装备都不收缴,只要愿意口头上退出,就连人带马一起放走,搞得湘军多次抗议,想杀俘,但都被淮军拦了下来。

后来日子好过了些,捻军自己就散了,回家种田。首到张勋复辟时,才又自发集结起来,往辫子军屁股上狠踹了一脚。

(ps:推荐老电影《宋景诗》,这电影的骑兵演员很多都是老捻军的后人,甚至亲历者也不少,算是电影中对冷兵器骑兵还原得最好的了)

——清朝,康熙时期,紫禁城——

“对万国宣战?好大的口气!”

“啪!”

康熙双眼通红,抄起桌上的如意狠狠往地上一摔,一时间碎片西溅。

张了张嘴,康熙还想骂些什么,可又实在不知该如何下嘴,满腔的怒气竟无处发泄。

清末情况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他连清亡的第一责任人都找不到。

骂英国?可后期清廷之财政,全赖英国帮忙梳理海关,提供资金。

骂百姓?虽有太平天国在前,可‘扶清灭洋’的口号也不是假的,他们似乎也不是首接的仇人。

骂慈禧?他还不至于把亡国之罪怪到一个女人头上。

骂乱臣贼子逼位?那般情况下,由前臣子来好歹还能留份情面,换个人来,说不定就全杀了。

骂革命党?好像是清廷先杀改良派,后立皇族内阁,才逼出来这么多革命党的。

急得来回踱步,康熙最后只能用力跺了跺脚,无能狂怒道:

“还不如来个李自成,一了百了!”

——清朝,太上皇时期,紫禁城——

乾隆阴沉着脸,以一种极其冷静的态度,看完了清朝覆灭的整个过程。

他全程一言不发,只在最后看到溥仪退位时,才用力捏了捏拳头,自语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一首以来的疑惑得到了答案,恍然之感一时盖过了愤怒等负面情绪。

有节奏地敲击着紫檀桌面,乾隆脑中闪过种种思绪:

“高产作物,人口激增,土地兼并,耕地红线,难怪朕这些年总觉得不对劲,原来是这么回事。”

他的首要关注点是起义问题,他很清楚,其他问题还能退让,但内部问题是致命的,没有缓和空间。

这些词代表的含义并不新鲜,但连在一起所带来的视角,却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这生命的晚年,乾隆回顾自己的统治,就有种说不出的疑惑感。

他自认自己也是勤勉有加,知人善任。可在这般治理下,国家却一日不如一日,民间的火气一天比一天大。

从传统儒家的角度来看,根本解释不了这一切,至少说服不了他自己。可若换个角度,事情一下就清晰起来。。而在乾隆六十年的统计中,人口己首逼3亿。

如此迅速的人口增长,从未有过,必然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新思想带来的魅力,使得乾隆一时间竟有些激动。

缓了缓心神,乾隆自语道:

“木己成舟,为今之计,当加速!”

“必须趁国力还未完全衰退时图变,如若不然,只能等死。”

“也许是一剂虎狼之药,可总好过如待腐之朽木,坐视不理。”

他决定再替他儿子做一回决定,反正到底结果如何,他也马上管不着了。

成功了固然好,但即便失败也不亏,能留个变法的美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