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到刘禅身上的哪个好看 > 第14章 战略规划(第1页)

第14章 战略规划(第1页)

退朝后,章德殿

“凉州上士,今日终得见矣!”

刘擅颇为满意地看着眼前这位身材高大,丰神俊朗的中年帅哥,心道这姜维不愧是三国演义最后一部分的男主角,这形象就相当有主角范,难怪快三十年后还吸引到钟会那样的重量级颜控。

面对陛下欣赏的目光,姜维谦逊地垂首,拱手道:“陛下谬赞了,维本天水一武夫,得蒙丞相垂青,陛下提拔,方能为炎汉再兴之业,供奉微薄之力,实当不得陛下‘凉州上士’之美誉。

维当下有幸,可与蒋令君,费益州,吴左军,董侍中,王将军共列此殿,觐见陛下天颜,陛下若有圣训,维诚惶诚恐,恭请示下。”

这么紧张干嘛,我又不会把你吃了呃?

刘擅面色一僵,突然想到,汉朝皇帝在这方面好像都挺“有口皆碑”的,籍孺、闳孺、邓通、韩嫣

甚至包括先帝刘备,他最被后世所称道的爱好,就是喜欢和男人睡觉(抵足而眠)。

而且,这里还是成都

摇了摇头,把后世带来的这些冗余思绪甩出脑海,刘擅进入工作状态,环视殿中肃立的几位重臣:尚书令蒋琬、益州刺史费祎、左将军兼司隶校尉吴懿、辅汉将军姜维、安汉将军王平。镇北将军魏延此刻正坐镇汉中,防备着北方的虎视眈眈。还有侍中董允,作为近臣,静立一旁,随时听候吩咐。

“诸卿,”刘擅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北伐大军归来,将士封赏己毕。丞相仙逝,山河同悲,然国不可一日无政,汉室兴复之业,更不可因悲痛而废弛。今日召诸卿前来,便是要议一议,我季汉,今后路在何方?”

殿内一时静默。丞相的离去,如同抽走了主心骨,让所有人都在重新寻找方向。蒋琬作为丞相指定的接班人,最先收敛心神,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明鉴。国事千头万绪,当以何者为先,还请陛下示下。”

刘擅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殿中悬挂的舆图上:“朕以为,当务之急,在于‘生聚’二字。”

“生聚?”姜维眼中精光一闪,这个词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继承丞相遗志、克复中原的渴望。

“正是。”刘擅的手在舆图上蜀汉的核心区域划过,“此番北伐,虽全师而返,未损元气,然连年征战,府库耗损,百姓疲敝,士卒亦需休整。强弩之末,难穿鲁缟。若再仓促兴兵,非但难竟全功,反有动摇国本之危。”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朕意,效法古之勾践,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勤修内政,蓄养民力,调和鼎鼐,稳固边防。待我仓廪充实,兵精粮足,将士归心,而天下有变之时,再举雷霆之师,一举克定关中,收复长安!”

“十年生聚”蒋琬低声重复,眼中渐渐亮起认同的光芒,甚至带着一丝激动,“陛下圣明!此策深得治国安邦之要!丞相在时,亦常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休士劝农,闭关息民’,实乃金玉良言。陛下今日之策,正是对丞相遗志最好的继承与发扬!臣,竭诚拥戴!”

费祎也捋须点头,他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平衡:“陛下高瞻远瞩,以生聚为先,实乃社稷之福。益州乃国家根本,臣必竭尽全力,劝课农桑,安抚百姓,充实府库。只是”

他话锋一转,带着外交官的敏锐,“‘生聚’非闭门造车。孙权反复无常,荆州、夷陵之痛犹在眼前。臣恐其趁我国丧、力疲之际,再生事端。尤可虑者,是其或借交州士氏之力,经牂柯、永昌诸郡,煽动南中豪族,滋生祸乱,牵制我后方。”

刘擅赞许地看了费祎一眼:“文伟所虑,深合朕心。孙仲谋,江东碧眼儿,盟约于他,不过是一张随时可撕的废纸。南中,确是我腹心之隐患,亦是江东可能撬动之缝隙。”他看向费祎,“文伟,你精于外交,通晓南中事务,对此可有良策?”

费祎早有成算,从容道:“臣有三策:其一,遣得力使臣,再赴江东,重申盟好,厚赠财帛,言辞恳切,晓以‘唇亡齿寒’之大义,使其暂息觊觎之心,至少争取数年安稳。

其二,加强南中与巴蜀之联系,选派干练忠首之良吏,或擢升当地素有威望、心向朝廷之豪酋为官,兴办郡学,传播教化,广施朝廷恩德,使民心归附,不为外人所惑。

其三,密令庲降都督张翼,加强戒备,整训士卒。对南中那些首鼠两端、心怀异志者,需布下耳目,早察其奸。一旦有变,当以雷霆之势速平,恩威并施,务求斩草除根,勿使其祸蔓延,耗费我积蓄之国力。”

“善!”刘擅击掌,“文伟三策,环环相扣,深得‘刚柔并济’之妙。此事,便全权交予卿去部署落实。”

“臣领旨!”费祎躬身应诺。

这时,左将军吴懿出列。他身兼司隶校尉之职,负责京畿监察与军事,更曾在汉中前线与魏延并肩血战,是军中宿将。

“陛下,”吴懿的声音洪亮沉稳,“蒋令君、费使君所言内政外交,臣深表赞同。强兵之基,在于富国。臣请命,负责大军休整轮替、兵员补充、军械修缮及后勤保障事宜,务必使将士得养,甲仗精良。汉中乃重中之重,魏镇北处所需粮秣军械,臣必优先确保,源源不断。”

提到汉中,吴懿的神色更加肃然:“陛下,汉中之地,乃我季汉命脉所系!其地北控秦岭千峰万仞,南通巴蜀千里沃野,东连荆襄,西接陇右。魏虏若得汉中,则如利刃抵喉,巴蜀门户洞开,再无险可守;我握汉中,则进可图中原,退可保社稷无虞!实乃国之咽喉,万不可失!”他的话语铿锵有力,让殿中众人都不由得挺首了背脊。

刘擅专注地听着:“子远深知汉中要害。魏镇北坐镇彼处,朕心稍安。”

吴懿脸上露出一丝带着回忆的笑意:“陛下委文长督汉中,实乃慧眼识珠!世人皆知文长用兵,进攻时如天马行空,喜行险招,锋芒毕露。昔年子午谷奇谋之议,今番上邽城火烧魏粮之壮举,皆可见其胆魄。”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充满了对同袍的了解和信赖,“然,臣昔年随丞相抵御曹真十万大军入寇,与文长共守汉中,深知其为人!他主持防御之时,与进攻之态判若两人,极其审慎周全,堪称滴水不漏!”

此言一出,连素来持重的蒋琬和了解魏延的王平都露出了专注的神情。姜维更是目光灼灼。

“哦?”刘擅适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子远详述之。”

吴懿仿佛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声音带着一种战场归来的笃定:“彼时,曹真来势汹汹,兵多将广。文长便是依托这秦岭天险,殚精竭虑,构筑起了一套层层布防、环环相扣的铁壁雄关!”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向汉中北部的山脉,“其法核心,在于扼守谷道!于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所有可能进兵之险要处,广筑围戍!如兴势围、黄金戍等,皆屯以精兵,储足粮械。这些围戍,非是孤立的堡垒,而是依山势走向,烽燧相连,互为犄角!”

他用手在舆图上划出几条连接的线:“敌军若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戍,则相邻戍点之兵可依山势出击,袭扰其侧翼、断其粮道;若敌军欲不顾戍点,强行穿插深入,则必遭沿途诸戍守军依托地利,层层截击、迟滞、消耗。待其师老兵疲,锐气尽丧,战线拉长,补给困难之时,我汉中主力大军再择机而出,以逸待劳,给予其致命一击!此乃‘以守代攻’之绝妙方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