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切割工艺?
他所采用的切割工艺并不是传统的切割艺。
而是一种并没有被广泛推广的混和型切割,是覃玉铃偶然间和一位民间宝石切割师学到的,她觉得很有创新性,就为这种切割方法推导出一个数学模型。
她本人并没有使用过这种工艺,更不会去推广。
覃玉铃只是爱好,她爱好的不是切割本身,而是理论。
她可以通过计算,推导出一种新的切割工艺,却一般不会上机切割一块宝石来。
切割宝石就是她上学期间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
她的切割宝石水平并高,最多达到好的级别。
难道是切割工艺有问题?
易飞下午的时候,已经使用过这种工艺,效果还是杠杠的。
姑姑做为资深的宝石鉴定师和切割师,都没有发现有问题。
那有什么犹豫的呢?
易飞思虑再三,犹豫还是他潜意识的发现了问题。
问题应该还是出现在切割工艺上。
冲胚他已经模拟多次,应该没啥问题,何况冲胚没有严格要求,最多是损失点原料,切割出来的宝石轻点,但不是致命问题。
易飞感沉到,如果自己一意孤行下去。
会有致命的问题。
当然是指切割宝石这件事本身。
就是把这颗宝石扔了,对自己而言也不是致命问题。
易飞从兜里掏出那枚切割好的粉蓝宝,还好,他装在兜里带了回来,他在灯光下仔细观察,很快发现宝石中有暗域,也就是说吸收的光不能全部反射回来。
其实很多切割的宝石有暗域。
各种原因都有。
切割工艺的原因最大,不对称、比例不对都有可能出现。
自己的切割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他有这个自信。
他切割打磨抛光的时候,几乎是按着画好的线来,虽然这些线并不存在,可在金光的加持下,自己脑子高速运转,这些线就是存在的。
哪怕刻面有一点问题。
脑子中都会响警报。
唯一有可能这种切割工艺本身就存在不平衡,不对称等理论上的问题。
毕竟并不是主流的切割工艺。
不完美也是正常的。
这种花式切割本身很少切割红宝石。
很多人为了展示,只是切割那些高色散的宝石,在屏幕前能亮瞎人的眼,切割水平高的人很容易就掩盖了一些瑕疵。
不少花式切割。
就是随意实验出来的,很少去建立模型。
大部分的切割师也不会用数学计算。
现在问题来了,是接着用这个工艺还是改成传统垫形切割或椭圆切割?
用这种切割也可以。
暗域并不明显。
以至于姑姑和自己都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