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合上文件夹,唇角扬起一抹冷笑。
风暴还未结束,但她已经准备好了。
只是她不知道,在不远处的某个角落里,一双眼睛正透过玻璃,静静注视着她……第95章她找到致命证据,却也被盯上
档案馆的灯光微黄,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特有的味道。
林疏桐坐在长桌前,翻阅着陆氏集团旗下多个重点项目的施工日志和安全记录。
她神情专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一个个关键节点标注出来。
她的目标很明确——找出陆振邦团队曾经隐藏的问题项目,用事实反击这场蓄谋已久的舆论战。
很快,一份标注为“南江新城综合体项目”的工程文件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是一项五年前竣工的重点工程,曾被多家媒体评为“都市地标性建筑”,但就在项目落成半年后,一场局部结构坍塌事故导致三人重伤、一人死亡。
当时调查结果显示是施工单位操作失误所致,责任人被判刑,项目方赔偿了事。
但现在再看这些资料,林疏桐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她点开当时的工程变更审批表,陆振邦的名字赫然在列,作为该项目的最终审批人之一。
更令她震惊的是,在事故发生前三个月,一封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技术预警函被归档在案。
函件中明确指出:由于设计阶段的一项重大修改,该楼栋部分承重墙体存在应力失衡风险,建议暂停验收流程并进行复核。
而这份警告信,却被人为地从公开记录中删除,甚至在内部会议纪要中也未提及。
林疏桐的心跳加快,手心微微出汗。
她继续翻找,终于在一份旧图纸的批注栏里找到了一个几乎被覆盖的签名——“赵工,技术顾问”。
赵工……这个名字让她心头一震。
当年那场事故后,赵工突然辞职离开建筑行业,从此杳无音讯。
如今看来,他极有可能是在提交技术警告后遭到排挤或威胁。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工程事故。”林疏桐喃喃自语,“这是掩盖。”
与此同时,私人律师高建安正在一间隐秘的会议室中与陆景行对坐。
“目前媒体热度持续上升,”高建安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如果现在有新的动作,可能会被视为转移焦点,给对方更多攻击机会。”
陆景行沉默片刻,忽然开口:“她不会冲动行事。”
高建安看了他一眼,轻叹:“我知道你信任她。但她不是律师,也不是公关专家。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陆景行抬眸,目光冷峻:“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夜色渐深,林疏桐回到家中,书房亮着灯。
她将所有证据分类整理,制作了一份详尽的《赵工案技术复核报告》,不仅附上了原始图纸与篡改痕迹对比,还列出了相关责任人的审批流程与时间线。
她在报告末尾加上了一段话:
>“若非利益驱动,何以隐瞒结构风险?若非权势遮掩,怎会草草结案?”
她没有直接发布这份报告,而是通过建筑行业协会的匿名举报通道提交,并附上备案申请。
做完这一切,她才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然而下一秒,她睁开眼,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一条刚刚跳出的邮件提醒。
发件人是——南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
内容只有一句话:
>“您的资料已收到,我们将启动复查程序,请您保持通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