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仙子,在下这厢有礼了,敢问鸟仙子,从何处学得这仙音?”
猴王见是鸟儿口吐人言,丝毫不敢怠慢,连连作揖行礼,客气询问。
那鸟儿笑嘻嘻的叫道:“猴儿猴儿,你且沿着山路往前走,有一大德洞天,且去拜见,往来众生,皆能听道,我便是在那里听了几个月,顿去蒙昧,炼了喉中横骨,说得人言。”
“多谢鸟仙子指点,多谢鸟仙子指点。”
猴王连忙道谢,这鸟儿见猴儿如此知礼,便道:“你也是个懂礼的,我便带你一起去吧,且不要叫我仙子,叫我荔儿就好。”
“劳烦荔儿姐姐,此恩俺必铭记,必铭记。”
猴王再三作礼之后,急忙跟着鸟儿上蹿下跳,沿着小路一直走,果然见一山门。
那山门不凡,有柏竹相伴,果是个好去处,但见那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
正当猴儿臻至山门前,刚尤豫该如何喊人,便见那山门洞开,从中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相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猴王被吓了一跳,连忙跳上山门旁的树上,偷看来人,不敢出声。
童子环顾四周,自是看见了猴儿,不过却装作不曾见人一般,道:“祖师说有人寻道,我且出来一望,并无甚么人在此搔扰,怪哉怪哉。”
闻言,猴王大喜,扑的跳下树来,连忙行礼道:“仙童,仙童,我便是祖师口中来寻道的弟子,有礼了,有礼了。”
仙童眼含笑意,道:“原来是你,我家祖师方才刚登坛要说道,便说有人来寻道,要我们等一等。只是没想到来的是一个猴儿。”
话虽这么说,但早在几十年前,童儿就从自家师尊、师伯和祖师的交流中,知晓了有一个猴儿要来寻道。
猴王笑道:“仙童法眼明鉴,正是俺哩。”
“既是如此,你随我来吧。”
旋即,那猴儿连忙跟上仙童,路上还不忘整理衣冠,学一个人礼。
片刻之后,猴儿便跟着仙童走进大法堂中。
“奉祖师法旨,将寻道的猴儿引来了。”
那猴儿见状,连忙五体投地,行大礼:“神仙祖师在上!弟子志心求道,为拜师来!还请神仙祖师收下我吧,收下我吧。”
周承颔首,笑曰:“不急不急,汝且将乡贯姓名道个清楚,再拜不迟。”
猴儿闻言,再次行礼道:“祖师在上,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是也!”
周承闻言,笑着道:“那胜神州位于东,牛贺洲位于西,隔着两大汪洋,一方大陆,汝无有法力,且如何过来的?”
猴儿诚心道:“祖师明鉴,弟子撑着筏子,随风而行,漂洋过海,先至南瞻部洲,寻仙不见,又往西行,抵达牛贺洲,而后兜兜转转,有个几十年哩。”
“数年前,曾听闻一长者言说千里之外有一大山一夜而现,乃仙迹也,弟子便一路蹒跚而来,终得入山。”
“望祖师,可怜弟子向道之心,收下弟子吧,收下弟子吧。”
说话间,猴儿连连叩首不止。
其心之诚,起心动念、举手投足间昭彰无疑,便是在场的其他弟子们,也都能洞察。
“猴儿尚能闻道,这些年来往来山中听讲的众人,罔为万灵之长,不识祖师道音。”一英俊道人忍不住感慨。
“是极是极。”
“此般向道之心,着实不凡。”
“肃静,祖师驾前喧嚣者,笞百鞭!”
见庭间起喧嚣,为首的大师兄神色肃穆,一副法家做派,高声喊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