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也不一定会留很大的疤。便是有,也不一定祛不掉,记得蛇油膏就有这种功效。
邙山上的菜花蛇不要太多,抓一条暴晒两天就是这东西……
李承志的语气很是诚肯:“臣虽不擅医术,领军之时倒看过几本医书,此症无非便是破疮、放脓、祛腐……宫中御医应是都会的……
也请殿下莫要讳疾忌医……便是稍有疤痕也无大碍,臣回去翻翻医术,说不定就能找出一二祛疤之术……”
破疮,放脓她知道,御医都是这般说法,但这祛腐是何意?
高英猛的一喜:李承志果然会治?
随即她又有些懵:看他说的这般轻松,好似并不是大病。反而误以为孤怕留下疤痕,所以才拖成了这般?
什么跟什么呀?
孤难道不知“养痈长疽,自生祸殃。”的道理?
“除了破疮与排脓,竟还要祛腐?”
高英咬了咬牙,“不知你是从哪本医书上看来的?”
哪本医书?
好像都有吧!
转了个念头,李承志又细细思索着。
还真不是他吹牛。
别的自然是糊弄人的话,但医书却真看过不少。当然是因为怕死,也为了活的长久些……
但越是回忆,李承志的脸色就越不自然。
张仲景的《金匮方》,好像没有……
葛洪的《肘后方》,好像也没有……
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更没有……
这些书中虽有毒疮,也就是感染起脓的疗法,但全都是用针破疮、外敷拨毒,再加内服排脓之类的方法。
自己这是犯了经验主义,一想到化脓,就想了用刀割……
思来想去,好像就只有《三国志·华佗传》中提到过几句: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恍然间,李承志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给胡保宗填肠子的时候,拿《三国志》糊弄他的场景。
真是见了鬼了,难不成还要这般糊弄高英一次?
看他竟似变了脸,高英也跟着变了脸,急声逼问道:“哪本医书?”
李承志只觉嘴里直发苦,索性心一横:“《三国志,华佗传》!”
女官一声惊疑:“《青囊书》?”
青囊书个毛线!
李承志颓然一叹,无奈道:“就是《三国志》……”
read3();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