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汉武帝削蕃 > 第161章 朕已过知天命之年岁月不饶人啊(第2页)

第161章 朕已过知天命之年岁月不饶人啊(第2页)

"此次匈奴来犯,号称四十万大军,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大汉江山危矣!"

其他几位辅政大臣也如梦方醒,纷纷出列跪倒劝谏:"御驾亲征之举,万万不可,请陛下三思!"

"陛下明鉴,我朝良将如云,猛将如雨,卫青大将军、霍去病骠骑将军皆可胜任主帅之职,更有燕王殿下熟谙战事,身经百战,何须陛下亲冒矢石之危?"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陛下请留在长安坐镇,万不可亲临战场冒险!

就连一向勇猛好战的霍去病也皱起了眉头,这次他也坚决反对陛下的冒险之举。

帝王金贵,天下至尊,一旦有闪失,汉室江山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作为亲身经历过无数血腥战场的老兵,刘旦对此更是心知肚明,战场瞬息万变,刀光剑影间生死难料,容不得半点侥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咂了咂舌,想要劝阻,却被老刘抢先一步打断。

"哼!不必多言!"刘彻重重一拍御案,面色一沉,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事朕已决定,御驾亲征既定,不容更改!你们只需按照先前议定的方案筹备粮草辎重即可!"

桑弘羊见皇帝态度坚决,仍不死心,试图继续规劝:"陛下,臣斗胆再谏。。。"

"滚!"刘彻猛然拍案而起,龙颜大怒,指着殿门厉声喝道。

面对雷霆震怒的皇帝,辅政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言语,只得无奈地躬身告退,心中各自盘算着后续对策。

遇到如此蛮不讲理、一意孤行的皇帝,他们能向谁申诉?谁又敢直面龙颜,继续劝谏?

待众臣退去后,刘彻仍觉心中不畅,脸色阴沉如墨。

好歹朕在后世史书上被尊称为"汉武帝",一代雄主,铁血君王,武功赫赫,威震四海,怎能没有亲征沙场的丰功伟绩?

若无此等壮举,岂不愧对"武帝"之名?岂能对得起后世史家对朕的评价?

刘彻注意到身边的三弟欲言又止,眉头紧锁,便不客气地冷哼一声:"老三,你也不必再劝,朕意已决,半点不移!"

"堂堂汉武帝,若不能亲自披甲上阵,斩杀敌寇,何以配得上武这一字?又何以无愧于心?"

刘旦听闻此言,只觉牙根发酸,头皮发麻,原来老刘御驾亲征的根本动机竟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谥号?

他不由得后悔当初将后世"汉武帝"的名号告诉老刘,这无异于给了他一个不切实际的追求目标。

回顾原本历史轨迹,刘彻虽然没有亲自统军作战的辉煌战绩,但也曾有过御驾亲征的尝试。

大约六年前,刘彻曾率军巡边,试图邀战匈奴,展现天子雄风。

然而因为刘旦彼时正在大肆清洗士族豪强,朝中动荡不安,刘彻不得不中断计划返京处理内政。

之后又有起复百家、修建运河等一系列重大国事,匈奴征战之事便被搁置一旁。

如今,历史的惯性再次显现,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又或者说是刘彻骨子里那股好战的天性永远不会改变?

他就非得亲自带兵打一仗不可,才甘心?

唉,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冲动,刘旦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见老三频频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刘彻也意识到自己方才态度过于生硬,有失体统。

对待其他臣子,刘彻自可不予理会,但面对这个与自己出生入死、携手共进的弟弟,他还是有几分愧疚之情。

"老三,父皇决意御驾亲征,并非一时意气用事,更不是心血来潮,这是朕深思熟虑多年的决断!"

刘旦闻言,脸上写满了"我就知道"的无奈表情——还是那个熟悉的汉武帝,一心只想建功立业,争夺千秋美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