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汉武帝削蕃 > 第162章 不必让年轻人过早地承担这血与火的洗礼(第1页)

第162章 不必让年轻人过早地承担这血与火的洗礼(第1页)

目睹这么多故交老友相继离去,刘彻心中难免升起几分伤感,几分触动,几分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唉,那个老顽固董仲舒,临终前还不忘给朕上一道遗表,满篇都在痛斥儒家子弟不思进取,行为不端,有辱圣贤教诲。"

"他说自己晚年曾严厉整顿门徒,却仍忧心忡忡,担心身后儒风日渐衰落。"

"老头子临终还不忘嘱托朕要严加管束那些儒生,防止他们胡作非为,否则他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真是死了都不忘操心!"

听着父皇伤感的叙述,刘旦也不禁有几分感慨,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老一辈朝臣,正在一个个走向生命的终点。

看着父皇日渐苍老的面容,刘旦忽然明白了他为何执意要御驾亲征,那是一种对生命终将逝去的不甘与挣扎。

面对父亲难得的脆弱时刻,刘旦轻叹一声,语气柔和了几分:"父皇也无需过于伤怀,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脱。"

"既然您心意已决,非要御驾亲征不可,儿臣自然不会再加阻拦,只是恳请父皇在战场之上多加小心,保重龙体。。。咳,保重您的安全才是第一要务。"

刘彻闻言,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满足,轻轻"嗯"了一声,语气里满是欣慰:"果然还是我儿懂得体谅朕的心意啊!"

说话间,刘彻不着痕迹地勾起一抹狡黠的微笑,内心暗自嘲讽:装伤感装得老子脸都笑僵了,这戏可真难演啊!

这番伤春悲秋的言论,不过是他为让老三放心留守长安而设的烟幕弹,一场精心设计的戏码罢了。

什么司马谈、董仲舒,不过都是些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头子了,他们辞世是喜是悲尚且难说,只是顺应天道循环的自然结果罢了。

刘彻的心思根本没在这些陈年旧事上,他所谋划的,是这场筹备多年的北伐大业!

为了这次征讨匈奴,他积蓄力量已久,训练了多少精锐骑兵,花费了多少国库黄金,若不是亲自率军出征,那岂不是亏大了?

况且,刘彻对这个败家子儿子的挥霍能力也是心知肚明,府库的钱粮在他手中宛如流水,转眼便会消耗殆尽。

若再不趁着国库尚有余粮,亲自出征一次,日后怕是再无足够资源支撑这等规模的战事了!

"既然我们父子意见一致,那此事就这么安排吧,你在长安坐镇后方,朕亲赴前线御敌,彼此分工明确,共保大汉安宁!"

拍板定案之后,刘彻也不愿再继续这场伤感戏码,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威严果断:"好了,闲话少叙!"

"你速去城外军营督战操练,朕已命卫青与李广全力协助你,务必将我大汉精兵调教得如狼似虎,所向披靡!"

"还不快滚去办事?!"

刘彻话音未落,便昂首挺胸,负手而去,步伐铿锵有力,丝毫不见方才的"老态龙钟",反而精神抖擞,龙行虎步。

偌大的宣室殿内只剩下刘旦一人,依旧坐在龙椅上发愣,一时不知该如何作想。

殿内安静得连根针落地都能听见,这寂静持续了许久,直到一声愤怒的咒骂打破了沉默:"真是个鬼扯的破椅子,硬得像块石板,坐得腰都断了!"

未走远的刘彻听闻此言,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

那所谓的破椅子可不是寻常坐具,而是权力的至高象征,是九五之尊的专属宝座!

老三坐这把龙椅已有五载春秋,权威也已逐渐树立,朝中上下早已习惯了他的领导风格,是时候迈出下一步了!

刘彻眼神深邃如渊,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大汉的国运之上,仿佛背负着千钧重担却又轻松自如。

这位统治大汉几十年的明君,一生都在不断谋划,从一介皇子开始,步步为营,谋划着如何成为太子。

太子之位到手后,他又精心谋划如何顺利登基,避开各方阻力,平稳过渡。

登基称帝后,他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施展抱负,却发现当皇帝并不意味着掌握实权,他依然被朝中大臣和宗室牵制。

于是他开始了更艰难的征途——与窦太后斗、与宰相权臣斗、与满朝文武斗,步步为营,寸土必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