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上皇离开卫府时,他向未央宫传达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随后大汉朝的大将军卫青正式宣告退休。
接下来连续三个月,皇家日报以前所未有的篇幅连载刊登卫青的丰功伟绩,从早年漠北大败匈奴单于,到八进八出草原的传奇战绩,再到最终彻底剿灭匈奴的辉煌战果,事无巨细,尽皆记载。
陛下甚至亲自执笔,在报纸上撰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颂文,正式将卫青尊为"大汉军神",以彰显这位功勋卓着的将领对帝国的无上贡献。
在如此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下,卫青的威名很快传遍大汉的每一个角落,从繁华的长安街巷到遥远的边塞村庄,无人不知"军神"之名。
民间艺人们受此启发,创作了无数歌谣、曲艺作品颂扬军神的功绩,这些作品如春风般吹遍华夏大地,深入人心。
一时间,卫青之名响彻大江南北,传遍万里河山,成为大汉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典范与无上榜样。
未央宫通往建章宫的御道上,年轻的皇帝刘旦负手在前,内侍张让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恭敬地紧随其后。
今日太上皇刘彻在建章宫设宴,特邀老友卫青共进晚餐,两位退休的老人难得相聚,自是欢喜。
如今没了皇帝与臣子的身份束缚,两位老人的关系反而比先前更为亲密随意,每每相逢便是推杯换盏,纵情言欢。
年长者饮酒时总喜欢有年轻人在旁陪伴,一来有人斟酒侍奉,二来可以尽情炫耀自己昔日的丰功伟绩,借此彰显长辈的威严。
正因如此,刘旦与霍去病这两位晚辈便被"点名"前往赴宴,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真是的,要不是看在军神的面子上,朕才不会任由老头子呼来喝去呢!"走在前方的刘旦故作不满地抱怨道。
身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整日为国事操劳,竟还要被呼唤去陪人饮酒,这不是大大的委屈是什么?
听闻皇帝的抱怨,身后两人的反应迥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霍去病一脸肃然起敬,眼中满是对陛下勤政爱民、辛苦操劳的敬佩之情。
而张让则眯起眼睛,脸上漾起一片心照不宣的微笑,他作为贴身内侍,可是清楚地知道陛下每日的真实行程。
国事的繁重确实由辅政大臣们分担了大部分,再加上有他这个机敏内侍的协助,需要陛下亲自拍板的大事并不算多。
陛下的确日夜操劳,但操劳的对象却不是朝政,而是那三宫六院的莺莺燕燕!
新帝登基以来,后宫嫔妃虽多,却鲜有子嗣降生,朝野上下都在期盼陛下早日多子多福,为大汉江山延续血脉,巩固国本。
对此重任,刘旦可谓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晚都在后宫勤勉耕耘,堪称史上最为勤奋的帝王。
以陛下那惊人的体魄与精力,整个后宫佳丽,无一不被细致关照,这等皇家雨露,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尽管刘旦在后宫中沉迷享乐,但国家大事却从未耽搁,此刻他突然转向张让,郑重吩咐道:
"在原漠北龙城前为卫青铸造一座气势恢宏的勒马铜像,务必要气势磅礴、威风凛凛、雄伟壮丽!"
"无需吝啬金钱,所需一切费用全部从朕的内府支出,绝不动用国库一文钱!"
"遵旨!"张让恭敬地躬身应答,将这道特殊的命令牢记于心。
卫青为大汉帝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如今功成身退,刘旦不仅要让他的名字流芳百世,更要以这座铜像永远镇守草原,昭示大汉的无上威严。
对于如此重臣,刘旦的赏赐向来慷慨大方,毫不吝惜,然而身后的霍去病却因舅舅不在场而感到几分不安与惶恐。
"陛下,您对家父已经恩宠有加,这立像之事,是否可以从简?或者干脆免了?"霍去病小心翼翼地提出委婉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