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舅舅辞去大将军一职后,霍去病时常前往卫府探望,深知舅舅近来的处境与心情。
当皇家日报上连载刊登卫青事迹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对"军神"的狂热崇拜,百姓们对这位传奇将领的敬仰之情空前高涨。
以前卫青的赫赫威名最多也就在军中流传,如今借助报纸这一崭新媒介的力量,他的事迹直接传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卫青府邸门前每日人头攒动,无数百姓驻足瞻仰,如同朝圣者般肃穆恭敬,这份虔诚之情令人动容。
霍去病每次步入市井街巷,耳畔最常回响的便是那些充满敬仰的话语:"看啊,这便是大汉军神、盖世英雄的府邸所在,多么荣耀!"
说这话的青年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仿佛卫青的荣耀也是他们每一个大汉子民的骄傲,这种民族自信令人心生敬佩。
"长大后,我也要像军神一样建功立业,为大汉开疆拓土!"稚嫩的童声中蕴含着最纯粹的梦想,那双明亮的眼眸中映射着未来大汉的希望之光。
霍去病目睹了这一切,而他的舅舅卫青自然也亲眼见证了这种绵延不绝的爱戴与敬仰,这份民心所向比任何金银财宝都更加珍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段时日里,卫青每天都会亲自步出府门,向那些前来瞻仰的百姓深深拱手,谦卑地表示自己不敢当此厚爱,言辞恳切得令人动容。
每次完成对百姓的致谢后,老将军都会转身面向皇宫方向,躬身行下最为郑重的大礼,这一幕令旁观者无不动容。
每当卫青拜下的刹那,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上总是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如同朝露般纯净而真挚,映照出一颗忠臣赤子之心。
霍去病心知肚明,舅舅的每一滴泪水都是在感谢陛下的知遇之恩,那份发自肺腑的感激无需言表,却胜过千言万语。
征战一生的武将,最大心愿无非是生前能够封侯拜将、荣华富贵,此乃千古不变的武人梦想。
而如今的卫青,不仅在有生之年享受了无上的荣光与尊崇,更令人羡慕的是,他的英名必将流传千古,万世称颂!
这一切恩典与荣耀,无一不是当今圣明天子的恩赐,其恩如山,其德似海,令人感念不已。
陛下对舅舅的厚爱已经超越了历代帝王对功臣的恩遇,如今还要在北疆为其立下不朽铜像,简直是前无古人的殊荣!
为人臣子,纵然功勋卓着,亦不敢妄受如此隆重的圣恩,这份荣耀之重已令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哎,何必推辞?"听闻霍去病的婉拒,刘旦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语气轻松却不容置疑,"卫卿当得起此等荣耀。"
立像表彰卫青的丰功伟绩固然重要,但更深一层的考量是加强对北疆的精神统治,这是一步高瞻远瞩的政治棋。
卫青一生驰骋沙场,尤其在草原战场上屡建奇功,他的威名早已传遍整个塞外,令匈奴残部闻风丧胆,胆寒心惊。
那座铜像矗立在北疆,不仅是对功臣的表彰,更是大汉王朝对草原异族的无声威慑,一举多得的妙策。
思绪流转间,刘旦的目光忽然投向身侧的霍去病,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草原上的铜像将来也有你的一座,就在你征服的单于庭,那块风水宝地朕已为你留好了。"
舅甥二人,一个攻占龙城,一个征服单于庭,皆为不世之功,各自拥有一座丰碑,不仅合情合理,更是大汉军威的双重彰显。
"不过你的铜像不急于现在铸造,你尚且年轻气盛,前途无量,"刘旦的语调中带着几分调侃,"此时立像多少有些不吉利,等你年华老去之时,朕自会为你树立丰碑,哈哈哈!"
听到这番半是认真半是调笑的话语,霍去病的俊朗面容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羞赧,但更多的是难以言说的感激之情。
从古至今,能够获得如此荣耀与认可的武将寥寥无几,自己能有今日荣光,实乃三生有幸,无上福报。
"臣感激不尽,万死难报陛下知遇之恩!"霍去病心潮起伏,却强自按捺着激动的情绪,保持着武将应有的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