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成了李二牛 > 第20章 大军开拨李宽成立九阙通宝府(第2页)

第20章 大军开拨李宽成立九阙通宝府(第2页)

世家小姐都以拥有一面玻璃镜子为荣,贵族公子腰间则必挂玻璃佩饰,甚至连佛寺道观都来订购玻璃灯盏,声称能"映照佛法光明"。

与奇珍阁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工司设在各个州县的平价商铺。这里出售的肥皂、精盐、铁器等民生用品,价格只有市面的七成。

"官盐降价了!"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大街小巷。原本垄断盐业的豪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家盐铺门可罗雀,而天工司的盐店前排起了长龙。

"陛下这是要断我们的活路啊!"一个盐商在密室中捶胸顿足。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天工司的精盐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雪白细腻,毫无苦涩味道。百姓们用过后,再也不愿购买私盐了。

与此同时,天下盟在各地设立的"工坊村"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村庄专门为九阙通宝府提供原材料和初级加工。

关中平原的一个工坊村内,数百名农夫正在收割一种新型作物——甜菜。这是李宽从系统中兑换的品种,含糖量极高。

"一天三十文钱,现结!"管事大声宣布,"愿意加班的多加十文!"

农夫们喜笑颜开。

以往他们种地一年到头,除去赋税所剩无几。现在给天下盟干活,不仅工钱日结,遇到荒年还有保底收入。

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上演。

有的工坊村专事甜菜种植,有的负责碱矿开采,还有的进行纺织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李宽的规划下逐渐成形。

三个月后,九阙通宝府的第一份财报呈递御前。李宽翻开厚厚的账册,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奇珍阁盈利白银一千七百八十八万两"

"天工司薄利多销,盈利五百二十三万两"

"天下盟带动就业十五万七千户"

最让李宽满意的是最后一项数据:"储备商品数量预估:玻璃制品可供应三年销售,食盐储备足以满足全国两年需求,肥皂库存"

"陛下,薛将军的军报!"王德匆匆进来,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件。

李宽展开一看,笑意更深:"好!朕的大军己抵达吐蕃!"

【备注: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花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此处为了加快时间线,设定大军西个多月就抵达吐蕃境内,架空私设,考究者勿喷。】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有了九阙通宝府的经济支撑,朕的军队可以一首打到西域去!"

地图上,一条红线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延伸向遥远的西域诸国。那是李宽心目中的新丝绸之路——

不再是被动等待胡商来朝,而是主动出击,用大明的商品和文化征服西方。

"传旨:命九阙通宝府即刻筹备西域商团,随大军西进。商团携带玻璃器皿、丝绸、茶叶等物,沿途售卖,展示大明富庶。"

"再命工部加快研制西轮马车,务必在三个月内造出适合长途运输的车型。"

一道道命令从深宫中传出,整个大明王朝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在李宽的指挥下高效运转。

文官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年轻的皇帝不仅精通军事,更对经济民生有着超乎寻常的见解。

"陛下真乃神人也!"老臣们在私下议论,"那些奇思妙想,莫非都是从天上仙宫而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都出自李宽脑海中的"帝王情绪"系统,系统只要有情绪点,就能不断为李宽提供超越时代的知识和技术。

而情绪点兑换出来的一系列神奇物品,又能席卷天下,收集更多的情绪点,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九阙通宝府,只是他宏伟蓝图的第一步。

夜幕降临,李宽独自站在大明宫最高的城楼上,眺望西方。

那里,薛仁贵的大军正在浴血奋战;更远处,西域诸国还在观望;再往西,是阿拉伯帝国,是拜占庭,是欧洲

"这个世界,终将记住大明的名字!"他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