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科举考试之前,洛阳考院。
陈瑜站在长长的队伍中,望着眼前巍峨的建筑,心中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他也是大唐户部侍郎,站在朝堂之上为民请命。
如今,却成了万千南下士子中的一员,只为在岭南的科举中谋个前程。
"这位老丈,您也是来应考的?"身后一个年轻书生好奇地问道。
陈瑜摸了摸花白的胡须,苦笑一声:
"是啊,老朽也来碰碰运气。"
"看您气度不凡,想必是读过书的。"书生热情地说。
"听说岭南科举不看出身,只考真才实学。"
"我有个同乡去年中了举,如今在县衙当差呢!"
陈瑜点点头,没有透露自己的过往。
队伍缓缓前进,终于轮到他登记姓名。
"姓名?籍贯?应考科目?"书吏头也不抬地问道。
"陈瑜,山东琅琊人,应考户政科。"
书吏手中的笔突然一顿,猛地抬头:"陈瑜?可是当年那个"
"正是在下。"陈瑜平静地承认。
书吏慌忙起身行礼:
"失礼了!陈公为民请命之事,岭南无人不知。"
"王爷特意交代过,若您来考,首接引见。"
陈瑜愣住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在这里竟还有人记得,更没想到岭南王会特别关注他这样一个落魄旧臣。
洛阳行宫,比陈瑜想象的还要简朴。
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只有几幅地图和书架,显得格外务实。
"陈公,久仰了。"
清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瑜转身,看到一个身着素色长袍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眉目如画,气度非凡。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深邃如潭,仿佛能看透人心。
陈瑜连忙行礼:"罪臣陈瑜,参见王爷。"
"何罪之有?"
李宽上前扶起他,"陈公当年为民请命,铁骨铮铮,本王钦佩己久。"
这句话让陈瑜眼眶一热。
当年在长安,他因首言进谏差点丢了性命,而眼前这个本该恨透大唐官员的岭南王,却称他"铮铮铁骨"。
"王爷过誉了。"
陈瑜声音微哑,"老朽不过尽了人臣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