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村长,你们这样吃的话,那物资会不会不够用?你也知道,58年的时候我们乡下都弄了大食堂,结果……”
这个问题崔书记必须跟方平安说清楚,虽然说58人也吃不了多少,但那些物资可都在崔书记的计划当中,要是公社里和社员们的粮食不够了,还可以过来“化缘”,不,是等价交换换一些,可不能被他们这么糟践浪费了。
“哦,不会的,大家伙吃饭是跟工分绑定的,这个是最基础的福利待遇,直接在年底从总工分里扣除,大家也省时省力方便的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工分制度方平安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准备先参考一下周边村子的情况再说,但吃饱是最基本的。
这些人信任自己跟着一起下乡,最基本的吃饱自己得保障到位。
而且这样一顿饭,成本也就5分钱左右,方平安等人核算过成本,真不算什么事儿,是顿顿有肉有蛋,但不可能分量那么足是吧,一勺里有两三片肉,就算是很丰盛了。
他下乡前也调查过:海淀区四季青公社——60年代以蔬菜种植为主,工分单价可达03元10分,高于远郊粮农。
昌平区南口公社——以粮食种植为主,工分单价约018元10分,普通劳力年收入约50~70元(含口粮折价)。
年收入估算——按成年男性年出工300天计算,收入约75~105元(未扣除口粮费用)。
而每天在食堂吃,一个人也就1毛5,但新村如果村民一天只能赚1毛5的话,这个村子也就不必干了,方平安丢不起这个人。
另外很多小两口也有点舍不得这样吃,便只打了一份三素,再去打一份汤,一份泡菜,也够两个人的分量。
至于这种节省方式,方平安表示能理解。他在后世大学生活费花光了的时候,靠着白米饭免费汤还有大学食堂粉面区调料辣椒酱吃了整整一个月,时不时还能买个榨菜卤鸡蛋什么的加个餐,日子照过不误!
“大家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干活是吧,再说了,都愿意跟着我搬迁到乡下来,我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让他们吃饱本就是我这个村长的职责是吧?”
崔书记——“……”
我踏马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们这儿吃的太好了!
太丰盛了!
我们公社里年轻人娶媳妇摆席,也未必有你们这么丰盛!
浪费啊!
吃点棒子面窝头不就行了?!最多加个土豆蛋子或者红薯。
但看着大家伙喜气洋洋的样子,他又不好打消大家伙的积极性——就只当是今天自己等人来了,方村长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回而已。于是崔书记在公共餐具区拿了个大碗,跟着村民们一起排队。
【吃大户!等会我要点两个荤菜!我看他给不给!】
【那个……三荤行不行?】
【我今天出门还带了一些粮票,应该够吧?】
其他领导也有样学样,今儿个就跟着奢侈一把。
他们平日里几个窝头再来点咸菜对付一顿就完了,哪儿能顿顿有肉啊?
结果方平安范小野等人都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们。
“咋地了?”崔书记也有点莫名其妙。
“崔书记,咱们在楼上吃小灶,不用排队。”方平安用手指了指食堂门口的楼梯,意思是上楼吃。
崔书记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这么丰盛你还不够,你还搞小灶?!
你这是脱离群众搞特殊啊!
我必须狠狠批评你!